1)第五百七十七章 马政杂谈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帝国成立后,为了展现帝国新气象,官方主导废除以往的诸多陋习,比如跪拜礼等,禁制官员乘坐人力轿,倡导推广畜力车。

  尽管政府该用畜力车,尤其是马车后的成本要比普通的人力轿昂贵一些,但是这对政府而言的行政成本并没有加大多少,同时还可以带动一些经济发展。

  比如马车制造业,要知道近代的马车制造业,实际上就是现代的汽车工业,也是属于工业的一个主要分类,当代的马车产业纵然无法和后世的汽车产业一样拥有庞大的能量,但是产值也不算小,从业人员也是比较多。

  尽管目前国内的很多马车都是一些小型的手工作坊里生产,甚至有的人都可以自造,不过工业嘛,都是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然后再到大作坊,再到集中化生产的大工厂,这一步一步发展之后,马车自然也就变成了汽车。

  现在帝国官方带头使用马车,民间也是逐步开始接受这种风气,毕竟上有所好,下有所投,那些商人们要较好地方官员,总不能官员都只能座马车,而你却做个四抬,八抬的轿子,这岂不是说明你比官老爷还牛逼?这以后还想不想混了。

  不过这种风气暂时一般局限在官方、上流社会,而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道路交通情况不便利的地方,人力轿子依旧很多,嗯,一些传统仪式上依旧使用轿子,比如婚礼上新娘子乘坐的轿子。

  同时推广马车,不仅仅会带动马车制造业的发展。还会加大马匹,骡子等的市场需求。也许你会说国内的马匹本来就不多,这样会不够用。

  但是帝国又不是南宋。马匹的来源其实相当广泛,而且牲口的价格高了以后,牧民们甚至普通农民看见有利可图,那么就会养更多的牲口,如此也能够为农民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

  而让民间养殖更多的马匹,这一直是政府和军方大力推广的政务。

  这些年帝国培育的几种新马匹可是极大的优化了国内的马匹质量,句容马和伊河马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为了改进全国范围内的马匹质量,增加战争时期可以从民间征召到足够多,并且质量也足够优秀的马匹。军方的畜牧司和骑兵司等部门是联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两款马匹,而不是和现在这样,只局限在军方的数大马场里进行培育。

  一些内陆地区的民营马场,北方草原地区的牧民更是军方的主要推广对象,为了让他们有引进培育新马匹的热情,军方不仅仅开放了更多军马的采购名额,同时也是提高了优质军马的采购价格。

  同时为了保证军马的质量,尤其是骑兵的乘骑用马的质量,军方也是一再提高军马的标准。骑兵乘骑用马的肩高,已经从以往的一米三,直接提高到了一米三五,而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把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