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5章 凄惨的海外市场_重回一把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抱歉,前面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章刚一上传就因为敏感内容被封,正申请修改解封中,导致上下文有点接不上,请大家勉强看吧。)

  事实证明,才情堪比诸葛亮的余老板这一百万要得还真不算多,最起码在他的中策和盘托出之后,老任大大松了一口气。

  是的,按照余老板的中策来办,华为应该可以逃过这一劫不说,还用不着停止海外拓展的脚步。

  老任相信这一点。

  同样的主意,若是请外面著名的咨询公司来给,恐怕要价远不止这么高吧?

  这是老任不得不承认的。

  于是,在痛痛快快地给出了免除昨天百万债务的承诺后,他开始对所谓的上策产生了好奇心。

  “真的得做好很多个亿甚至上百亿的准备哦,你确定要听?”

  余文钢却又笑着来了这么一句。

  这混蛋,还在吊我胃口!

  老任没好气地说道:“你说就是了,怎么这么烦人呢?”

  他开始急眼了。

  确实,碰上这么一位不靠谱的主,估计能保持淡定的主应该没几个。

  “我先说说上策能给华为带来什么再说吧。”

  余文钢却还是不紧不慢地说道,然后紧接着又问了一句:“到目前为止,华为的海外收入有多少了?”

  这一句,立即就问到了华为的尴尬之处。

  华为现在的海外收入有多少了?

  只有大手笔的投入,收入几乎为零!

  别看华为早在98年就开始了拓展海外市场,也别看华为在国内已稍有名气,可是在海外市场,几乎所有的通信运营商都还不知道华为,更不相信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竟然能搞出好的通信设备。

  那这两年华为的海外市场是怎么做的?

  单从其中一个角度,就足以说明华为的海外市场拓展之路有多凄惨。

  就以华为对海外市场拓展人员的考核指标为例。

  在1998年,华为对第一批海外拓展人员的考核指标很简单:能存活下去就有大笔奖金拿!

  为啥定这么奇怪?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1998年,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还是没有互联网的,因此所有的海外拓展人员在出国之前,对目的国的情况是一无所知的。

  到了之后住哪里?

  房价是多少?

  又有那些运营商?

  到了之后联系谁?

  ……

  所有的这些,基本上都是一无所知,一头雾水。

  并且,在当时信用卡还不能用的情况下,出国带外币又受限制,于是乎,每个出海人员只能带着区区2000美金飞往目的地。

  2000美金能干啥?

  可能仅够20天左右的宾馆费用。

  那20天之后呢?

  在没有工作签的情况下,个人在目的国是无法开设银行账号的,因此要想公司给他打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想方设法在短时间内在目的国把公司给注册下来,或者想办法弄到工作签开银行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