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 开元二十九年(第二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性也仍需磨砺。潜心学习一段时间,未尝不是好事。”

  “也好。”王维点点头:“等我这次归程时,你再随我一道回长安吧!”

  陈成苦笑,却又怕辜负了老师的好意,勉强点点头。

  长安,我也想回去。

  可是——

  我回得去吗?

  ……

  陈成给王维送行,一直送到郢州(今钟祥)。

  一路上王维怏怏不乐。

  在郢州刺史亭,王维不吃不喝,用一整夜的时间,画了一副孟浩然的肖像。

  画上孟夫子白首红颜,斜伏马上,醉意憨然,仍作吟诵状——

  栩栩如生,陈成等人都说很得夫子之神韵。

  王维便把花像悬于刺史亭中,取名《襄阳孟公马上吟诗图》。

  这座亭子便被后人称作“浩然亭”。

  唐懿宗咸通年间,新来的刺史郑缄看到该亭勃然大怒:

  “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養,朝夕言于刺史前耶?”

  也就是说,先贤孟浩然的大名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直呼名讳的吗?

  于是改名为“孟亭”,延续后世。

  后来,孟浩然的老乡,晚唐大诗人皮日休写《郢州孟亭记》时说:

  “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

  论者首推李翰林、杜工部为之尤。

  介其间能不愧者,唯吾乡之孟先生。”

  在李杜大名之下,可以傲然无愧的,可能也只有孟夫子了。

  ……

  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到了开元二十九年——

  “开元”年号的最后一年。

  后一年,大唐将改元“天宝”。

  与世隔绝一般的房陵。

  陈成处于睡梦中。

  梦里,总是不算重复着同样一个场景。

  漆黑无边的夜幕!

  雪亮的刀锋!

  以及,溅在脸上,滚烫的鲜血!

  “敢问壮士!”陈成紧咬着牙关,一字一字道:“此地离洛阳,已出900里!”

  “我之亲随,业已被戮一十九人!”

  “何必要苦苦相逼!斩尽杀绝!”

  回答他的,是森森的冷笑,和贴在脖子上冰冷的钢刃。

  陈成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血液顺着刀刃汩汩地流下去。

  到这时,恐惧已然无效,陈成只能惨然道:

  “死,也要让我死得明白——”

  “一心杀我的,究竟是谁?”

  “是圣人?是李丞相?”

  “是武惠妃?还是太子?”

  “你们倒是说话啊!”

  同样的梦境,却从来没有人回答过他的问题。

  因为——

  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一匹骏马裹挟着劲风,草上飞行似的奔来。

  马上坐着一个身穿白色胡服男装的女人。

  她一抬手,一颗硕大的头颅飞在空中。

  只不过,不是陈成的头颅。

  是将刀架在他脖子上那位的。

  热血喷了陈成一脸。

  女人手中,有一把细长银亮的利剑。

  反射着空中的弦月,格外森然。

  “敢问女侠,尊姓大名?是否与我有旧?为何救我?”

  “张旻!”

  只有两个字,踏雾而来,随雾隐去。

  没有半点痕迹。

  陈成的脚边,横七竖八地躺着十来具尸体。

  之后,他便醒了。

  他的钓竿放在身边,浮子动也不动——想来鱼饵已经不知被那个可爱的小fish给吃了。

  抬眼只见简陋的房舍,四周林木茂盛,田野广阔,完全听不到城市中的车马声喧,与大唐繁华的两京长安洛阳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

  远处樵夫的歌声在碧水青山间回荡。

  看看双手——

  我,还活着。

  “江森!江森!给本公子换鱼饵啦!”

  陈成叫唤道。

  “来了来了!”江森风风火火地跑过来,手里拿着根粗长的白蜡木棍子。

  “怎么这么慢!”陈成眼睛都不大能睁得开,倦意未消:“上午孟老师的药换过了嘛?”

  “二公子!”

  “怎么了?”

  “孟夫子……去世已经有大半年了!”

  “嗯?”十四岁的陈成睁开眼睛,半天后才回过来神。

  “是哦。孟老师去世——”

  已经很久了。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