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4章 王昌龄导师的三选一(第二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圣恩,优诏奖之,代朝廷出巡江南,遍览江南风物,至此间,优游闲适也。”

  “至于这一首……”王大叔看向绍生这首诗,语气也从对两位“学长前辈”的谨慎,变成了对后生晚辈的品头论足,当然他是有这样的资本的:“前四句可算平稳,古井无波也;后四句乍起湖绉,暗潮涌起也!何故?”

  王大叔向众人抛出疑问,可是并没有准备让众人回答,反而自己笑道:“我自己刚刚渡江那会儿,过扬州的时候还没有察觉,而来到了南岸,发现江边是荒凉阴暗的,江风带有寒气,一下子就感叹江南江北不同,心境低落!”

  一听王大叔又开始发朝廷的牢骚,小陈忍不住暗暗吐槽王大叔有点“矫情”,难怪仕途上总是遇麻烦!大叔,是让你道江南啊,又不是去岭南!

  嗯,好像你已经去过岭南了。

  客观来说,王大叔也不算矫情,一直到宋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尚少开发,常被视为边陲地区,对做官的人来说,派赴江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江南的许多城,在东晋南朝时都成了侨置郡县,套了一个北方的郡县名字,后世甚至以此为荣。

  这就好像后世“时髦”的人要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张保罗,马杰克这种。

  常州就曾被作为北方“兰陵”的侨置县,后世常州甚至以此来“美称”,可见江南的地区,能套上北方“兰陵”“琅琊”之类的名字都是很光荣的。(但大家都知道,“兰陵”是山东枣庄嘛!“兰陵王”就是“枣庄王”嘛!)

  只是说,此时的北方相较南方更强势,江北的扬州也能力压后世那一片苏南富庶地区,王大叔从繁华的洛阳、扬州一路南下到荒凉的江南,肯定有落差感啦!

  这也是他认为绍生这首诗能引发他的共鸣的原因:

  凄风冷雨,再加上落叶淅沥的枫树林,几乎只是渡江的瞬间,萧瑟的秋天便突然来了!

  尽管秋天是由北而南的,江北先入秋,再是是江南,可反而到了江南才感受到这股秋意,说明不是害怕节气上的秋天,而是担心前程上的寒意,因此触景伤情,兴起无名的烦恼!

  王大叔因为有类似的经历,一下子便看出这诗中暗含的情绪变化,品出了其中独特深刻的情怀!

  小陈暗说不妙!

  王大叔这意思,是要钦点绍生成为最佳啊!

  说王大叔平日里最爱过分解读,什么烂诗在他的口中都能品出一番绝妙的意味,可今天怎么这种好事不是在小陈头上,反而降临到吊绍生身上了啊!

  大叔你难道忘了我跟你说过绍生是个文抄公了吗?

  听着天下闻名的大宗师的不吝美言,喜色也在绍生香炉二人的脸上漾开。

  虽然知道“得到评委评语最多的一定是终究获胜者”,主持人卜海峰还是要走一套形式:“好的,王昌龄导师,下面到了您作出选择的时候了!”

  “三者择其一!祖咏,孙逖,还是绍生?您是否已经有了答案?”

  “结果已经在我心中了!”

  “好的,”小卜化身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您的选择是——”

  “我选——”王大叔眨了一下眼睛:“孙逖。”

  绍生都准备庆祝了,笑容僵硬在脸上,众人也是大惑不解!

  “呃……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卜海峰有些不解。

  “因为……”王大叔有些难为情道:“孙博州是我的老师嘛。”

  绍生:“……”

  小陈:“……”

  众人:“……”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