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1章 对黄子澄的处理_大明我皇孙的身份被曝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多了自然也就习以为常了。

  就像现在,朱元璋并未因朱允炆和黄子澄而生气。

  事情发展到现在,中间虽然出现了些变故,但浙西丧都在所能接受范围之内。

  在这些事情中,他所看到的完全都是他大孙临危不乱的处置能力。

  光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就没什么好生气的。

  “咱知道,那孩子是咱看着长大,咱知道该怎么做。”朱元璋道。

  朱元璋也想过了,只要存在利益牵扯他即便再苦心调节兄弟之间的亲情怕都无济于事。

  他大孙并非不知分寸之人,留给朱大福个施恩的机会,或许更容易修复兄弟间的情义。

  “济南的事情发展到现在传的可谓是沸沸扬扬的,既然已经知道了真相也势必得有个处理决定的,如此方可以儆效尤,也避免议论纷纷,对一手策划此事的黄子澄,你可有处理意见?”

  朱元璋的询问,既是征求朱大福的意见,也是对他的考校。

  很多时候,朱大福的处置方法要比朱标更贴合朱元璋。

  朱标读书太多,虽不至于书生气太重,却也难免是要受书上那些东西的束缚。

  “怎么处理?按理来说此乃对宝钞改革关键时期,唯有对破坏者从重从严处置,才能让百姓看到朝廷的决心,对朝廷往后的政策给予支持。”

  顿了一下,朱大福变了语气,道:“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此事,黄子澄好歹也是学富五车之人,从重从严处置又如何,顶多砍了他,这样他在门生故旧的宣传之下,摇身一变成了忠臣,不仅我等这些人要成奸佞,就连陛下也要成了听信小人谗言,陷害忠良的暴虐之君的。

  名声又不能当饭吃,这倒也没什么,可如此就让黄子澄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了,打蛇打七寸,想要惩处他,那就得挑他的软肋,倭国不是教化不够,需要有人过去搞搞教化吗?我看就让黄子澄去吧。”

  这个事情肯定是没人愿意去的,毕竟在大明读书人那是很受礼遇的,除却种地不要钱,就连过堂也不用跪拜。

  除此之外,庶民百姓哪个见面不是客客气气的。

  若是到了倭国,还能有这个待遇吗?

  本是准备等朱允熥再去倭国的时候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的,后来济南出来事,朱元璋迟迟没让朱允熥再起身,是准备的济南的问题变得无法收拾的时候,让朱允熥协助朱大福一把的。

  “去倭国?”朱元璋沉思。

  朱大福则继续解释,道:“倭国时常还会有动兵的地方,短时间之内肯定是由武将来主管的,黄子澄过去势必也是要受武将管辖的,他不是一直都看不上武将吗?到了那里怕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的。”

  蓝玉现在管着倭国的事务,黄子澄与朱允炆走的太近,之前没事的时候就没少找蓝玉的晦气。

  现在黄子澄又是因给朱大福使手段才被赶去倭国的,蓝玉对他怕更不会轻易放过的。

  朱大福不知自己与蓝玉的关系,肯定是不会想到蓝玉会给他报仇。

  他真实想法也就是他说的那些,让蓝玉这里武将管着他,好好杀杀他的傲气。

  历史之中,朱允炆明明有很多种办法削弱那些叔叔们对他手中江山带来的压力,他却偏偏选了一个最愚蠢的。

  逮捕周王等对朱棣关系亲密的藩王,让朱棣起了警觉,更让朱棣有了起兵靖难的借口。

  后来,朱棣装疯卖傻营造自己受害者形象的同时也在整合自己手中的兵力,朱允炆并未在朱棣力量最薄弱的时候一举拿下。

  再到后来,又搞出了不准人伤害朱棣,让他背负杀害亲叔叔的罪名,一次次丧失机会。

  这些与黄子澄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

  当然,这也不排除朱允炆本身并不咋地,朱允炆若是本身有能力,自己就可处理了这些事情了。

  “对,你说的倒也对,朝廷培养了他那么久,他总归也是要为朝廷做些什么的。”朱元璋对朱大福的意见表示了赞成。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