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三章 大乘佛教 野心勃勃_洪荒时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佛门大兴之事呈现冉冉升起之态,那玄门首徒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却是不想佛门坐大,于是让那截教首徒多宝道人入释为佛,借此分化佛门气运,*迫阿弥陀佛让出了那万佛之祖的位置,退居二线

  却不想,老子一番谋划,可谓是算无遗策,但即便如此,仍有一分遗漏落下

  却不想那多宝道人,盖因封神之时,通天教主被四位圣人联手欺压,以至于偌大的截教人才凋零,门人弟子不是上榜便是身死,亦或者被渡入西方

  多宝道人对那老子早就心存不满,不过其乃是圣人之尊,却是不敢口吐不满之意,对于老子让其判道入释一事,心中也存了报复心理

  盖因多宝道人身兼佛道之长,以此为主体,佛门吸收了截教教义,转化为佛法中佛门广大、普渡众生的理念,大乘佛法渐渐完善,就此现世释迦摩尼如来也成了大乘佛教教主

  从此释迦摩尼如来一身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连在一起,老子化胡为佛分走的气运终究还是回到了佛门之中佛门以此为凭,向老子索得了东进传道的开门砖,老子此举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大大增进了佛门气运

  佛门大兴之势,已成定局,不可压制

  话说孔子开辟春秋阁,做了一方教主,只是底蕴不如其余大教雄厚,但是其冉冉而升的态势却是无人可及

  不久,儒门弟子曾子亦是羽化成仙,此人作《大学》与《孝经》,被儒门学子尊称为‘宗圣’

  儒门大兴之象初显,诸天圣人都被惊动

  天庭之主昊天玉帝心痒难耐,于是起了争夺天下的企图

  只是当时各种学派充斥,各行其道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道家认为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墨家提出“尚贤”、“兼爱”和“非攻”,扶危救困,为弱小诸侯所喜,为大国所厌,奔走劳累,而不得一国青睐

  当时只有两种学说影响极大,被称之为‘显学’,就是儒家和墨家

  其余学说要么承载于一二人,要么受众面极小,难成气候

  儒家乃是孔子所创,遵循周礼,可谓是周朝延续,所以为三皇和阐教所喜

  墨家到处干涉争斗,欲要维持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得“重小爱而轻大局”,一味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灾祸,却没有看到如果天下不一统,这种动荡不会终结

  玉帝欲要在错综复杂的人间气运争霸中独占鳌头,势必要自创学说,独领风骚

  但是天庭虽然神仙众多,但是难以惟命是从、政令畅通,况且毕竟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