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零五七章、汝乃旌旗_三国之西凉铁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游牧民族有个习惯。

  他们进犯农耕民族都会挑选在秋冬季节。

  一方面,秋冬正好是中原地区的收获季节,这个时候能抢的东西最多。

  另一方面,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决定。

  从天气上来说,他们以及马匹习惯于干凉的天气,秋冬季节的中原正适合他们活动。而且战马在这个时候,积累了大半年膘肥体壮,状态最好。

  从劳作习惯来说,是在秋冬季节,大量精壮汉子闲下来了。这个时候冬季的草原已经是白茫茫一片,没必要再逐水草而居,而是收好了牧草找个风雪小点的地方猫冬。

  总的来说,就是游牧民秋冬季节南下,能有效利用他们马力,人力以及天气上的优势,能抢到东西就是非常赚。如果不出来,那马匹的良好状态以及劳动力上的充裕,就白白浪费在冬季营地里。

  所以他们这种劫掠行动,有一个很形象的叫法:打谷草。

  凉州的羌胡部落,虽然绝大部分都进入了半农耕社会,然而打谷草的时节也保留了下来。

  是故,韩遂主力以羌胡为主的边叛军章与,解了冀县之围率军离去,并没有去围攻其他郡县,而是回去金城郡休整了。

  但上至朝廷百官下至冀县百姓都知道,他们再度来袭的时间不会太久。

  所以呢,防御的布局也在展开。

  不过可惜了,天子刘宏做出的调度,让凉州官民大失所望。

  首先,他直接以贪墨的罪名,将左昌免职征调回洛阳,换了宋枭为接任凉州刺史。

  这个不知道有没有花钱买官的人,刚到任就让人掉了一地的下巴。他面对羌乱大起、整个凉州都烽火遍地的局面,做出的应对策略是教化!

  对,教化!

  他觉得凉州屡屡叛乱,是因为胡汉杂居的边陲之地,人们很少学习儒学经典。所以他想让凉州人每家每户都来抄写《孝经》,让黔首百姓们懂得道义之理。

  这个想法刚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

  不是觉得《孝经》不好,而是觉得宋枭的脑子有问题。

  别的不说,整个凉州识文断字的人都不到十分之一,怎么可能家家户户抄书?就算他们能抄,抄书的竹简与笔墨谁来提供?

  难道连饭都吃不饱的黔首百姓,还会有余钱去买不成!

  再说了,凉州叛乱是羌人为主!

  就算有汉家黔首百姓参与,也几乎都是被胁迫进去的!让没有参与叛乱的百姓抄《孝经》,怎么去感化叛乱的羌人?

  意念隔空能传递吗!?

  儒家经典《孝经》,是鬼神术的咒语吗!?

  就连刚刚被剿灭的黄巾,其领袖张角给人治病的时候,都知道让百姓喝下烧符水呢!堂堂大汉朝的封疆大吏,危难之际接过职权的人,竟然如此“可爱”吗?

  当即,盖勋就狠狠的怼了回去。

  当然了,能想出这样法子平乱的宋枭,是不可能听的。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