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零三章、西方之墨_三国之西凉铁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一次。

  白马羌善于养马,他们在西顷山-勉县那边的牧场就养了不少。

  华雄的意思,是让他们将部落里多余的战马拿出来,交给官府代为交易,为他们换取粮秣及其他生活所需。

  当然了,价格肯定是以凉州标准定的。

  毕竟是在凉州境内嘛。

  只是华雄让上庸申家,将战马弄去荆州贩卖,中间的巨大差额,是白马羌无法想象的。

  对此,他们还感恩戴德。

  觉得华雄,为了让他们顺利定居故地,是操碎了心。

  唉,淳朴的人儿啊。

  杂七杂八的事情忙完,华雄也终于有时间,来琢磨找郡从事李俊的事。

  李俊,出身于下辩李家。

  其家族世代积善行德,也世代有人在郡中任职,在郡内威望很高。

  他的阿父,就是任职府丞功曹的李昊,曾和太守李翕一起定策修筑西峡道,被百姓刻碑《西狭颂》传颂。

  其实,李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收留了西秦墨家的传承。

  是的,墨家!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墨家是当世显学,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

  只是后来墨家分裂,形成相里氏之墨(秦)、相夫氏之墨(齐)和邓陵氏之墨(楚)三派,相互攻讦,认为对方是“别墨”。

  【注1:《庄子·天下篇》有云,“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

  【注2:《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在秦穆公时期,注重实际器械研究的西方之墨(相里氏一派),就在秦国得到了重用。其尚贤、尚同、非攻、军事思想和技术,都对秦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助力秦国强大。

  后来,实力膨胀的秦国,和理想化的墨家思想渐行渐远。

  在战国后期,秦国成为穷兵黩武的军事强国后,墨家便逐步退出视线。

  秦始皇一统四海后,无法容忍国内存在着,墨家这样一个纪律严明、具有军事性质的强大组织,西秦之墨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下辩李家,当年就收留了一些墨家弟子,传承至今。

  两者发展至今,颇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李家出仕为官,为墨家提供庇护,以及提供钱粮让他们继续研制器械等。

  而墨家的技术,也反哺着李家,让李家威望成为郡中第一。

  华雄特地找太守刘躬,将李俊暂时调入自己麾下,就是想着能不能通过这层关系,让墨家也能成为自己的助力。

  想法很好。

  想成事,却很难。

  毕竟墨家传承的思想,和华雄这种征战沙场的屠夫,绝对是相悖而行的。

  而且,还不能强求,或者以死惧之。

  墨守成规嘛。

  墨者的信念顽固和不畏生死,都是众所皆知的。

  怎么让墨者心甘情愿的,助我一臂之力呢?

  刚和白马羌诸部首领会面完,正马蹄缓缓返回的华雄,暗自思索着。

  四月中旬了,春耕早就完毕。

  各村落的黔首百姓们,也开始犒劳自家或者宗族合用的耕牛,牵着饮水吃草,以及刷身等,场面颇为温馨。

  华雄看着看着,嘴角也微翘。

  然后脑海里,就有一丝亮光闪过。

  当即,连忙扬鞭驰马,急匆匆回到长史官署,就唤过来名书佐,“你去寻李从事,就说我有事,请他来官署内一叙。”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