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四三章 东西方的交流(一)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经有了那么一点意思,而且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也开了一个头,整个中国社会在保守之中,仍然还保持着不小的开放心态,并非一无事处。只是在另一时空里,被清廷入关彻底打断,整个社会也呈整体的倒退。

  现在则不同,清廷己经彻底灭亡,而在商毅的努力下,当然也仅仅只是在其中起了一个引导作用,这时的中国至少可以说己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如果在商毅的在位期间,能够保持相当一段时间,成为一个大势所趋,那么就算商毅不在其位了,也不用担心中国会又走上回头路。还是那句话,社会发展,并不是以个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商毅也理清了自已以后的主要任另,就是在自己在位期间,尽力的推动中国在通向近代的道路上走得越远越好,同时也尽量培养一批新的,适应这一发展的人材。而在此期间,东西方的全面交流和沟通,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这才是商毅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囯与欧州进行交流发展,并且给这次访欧的经过,极高评价的主要原因。当然就访欧这一事件本身来说,也确实是一件划时代的重要大事。而在若干年之后,东西方的历史学家们为中国和欧州在十七世纪中期几乎同时向近代国家发展,到底是谁影响了谁,而一直争论不休,当然也催生出一大批以此为研究课题,吃饭生存的人。

  商毅当然不会知道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商毅连续接见了各国的使团代表,当然这种接见纯属礼物上的接见,不会谈及任何的实际问题,也就是互相问候,然后泛泛而谈,说的都是什么中国和*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套话。然后就是互相交换礼物,招开宴会,看中国戏等等事情。

  而在这一片充满友好气氛的背后,内阁、外交部、商务部也和各国的使团频繁展开了谈判,商讨中国和各国之间的贸易来往问题,因此在这一段时间里,外交部也成为帝国政府部门的焦点所在,每天都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语言在激烈的争辩交锋,双方在谈判桌上为了各自的利益,唇枪舌剑,各不相当,大到两国间的关糸礼节定位,商船泊地,商馆选址,小到关税的一个百分点,都会引发争论。

  那怕是面对洋国丈冈萨雷斯候爵,帝国的外交官员也不会轻易退让一步。以致于老头子在和女儿见面的时候,都要大倒苦水,这个女婿还真的一点面子都不给,难到说让着自己一点就那么难吗。

  而亚莉桑德拉则笑着告诉老头,在中国有一句名言,叫“亲兄弟明算帐”,也让冈萨雷斯候爵彻底无语。只好打消了走内部路线的念头,把精力全部都放到谈判桌上。

  其实大方向和立场中欧双方都一致的,就是双方都想互相通商来往做生意,而所谓的争论,只不过是为了让本方在双边贸中多得一些利益,因此在不断的讨价还价之中,一份份和约也还是都陆续签定出来。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