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合围(三)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息是真的,对中华军来说,当然是大有利处,因为在这个时候,清军中间如果有一部份人马发动火线起义,向中华军投诚,不仅对清军的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对打击清军的这一次突围计划,稳固住中华军的包围圈,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也立刻下令,接见来与中华军联络的人。

  想发动火线起义的,就是原来耿仲明部的人马。

  耿仲明被抓的时候,部众大约有四万余人,其中自己的本部人马和原属于吴三桂部的川军各有二万,因为当时耿仲明部下还有川军的主要将领,也都被抓,或者被遣返回川,只剩下一些中下级的军官,也无人站出来带头,而且又迫于清军的压力,只好全部都愿意听从清廷的命令,被划归阿济格部。而阿济格也对耿仲明部并不放心,因此将耿仲明部全部打乱分散到各军之中。

  不过清军的各军建制本来十分完整,而且时间紧迫,因此这四万多人马也不可能被完全分散,安插到各军之中去,只是分散成二三千不等的队伍,并仍然还是由原来耿仲明部的将领统领。

  当然按阿济格的想法,四万大军分成十几个二三千的队伍,也确实翻不起什么大浪来。而且在随后开始豫南战役中,这批耿仲明部的军队也确实不敢违抗阿济格的命令,让他们干什么,都老老实实的干什么,绝不敢有丝毫的怨言,因此像一些冲锋、送死、充当炮灰之类的活,清军就全部分派给耿仲明部的军队干,结果仗打到这一步,耿仲明部的军队阵亡的人数己经超过了万人,占清军总阵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但这是在豫南战役的开始阶段,从表面上清军连战连胜,长驱直入,因此原耿仲明部的士兵们就算心里不平,但也不敢有任何的反对意见。

  而清军打到淮河边的时候,中华军开始加强了抵抗力度,逐渐扭转了局势,由其是在昨晚一夜之间,中华军全面出击,一连攻破了清军左右两翼的阵地,并且将清军包围起来,战场的局势出现了***,于是一些原来耿仲明部的将领士兵们也开始有了別的想法。

  在阿济格制定了突围的计划之后,付责东路突围的士朝璘手下有三支原耿仲明部的军队,三名主将分别叫李江、陈作伟、张中鸿。他们原来在耿仲明部,都是游击将军,其中李江和陈作伟都是耿仲明的本部部将,而张中鸿是川军部将、这时三人合兵,大约有五千人马。

  因为出身相同,三个人也常聚在一起,议论局面,同时也发泄自己对清军的不满。而这一次士朝璘奉命在东线突围,也下令他们三人付责第一批进攻部队,首先向中华军发动攻击,目地当然还是拿他们当炮灰使。在得知自己将随士朝璘突围之后,又被派去打头阵之后,三人又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