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徐州战役第二阶段(二)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先在沱河也寻找埋伏人马的地点,同时派参谋长尤洪亮带领南京军区第七、十七军赶奔永城县参战,由第七军配合十八军伏击清军,十七军担任预备军,并付责打击淸军的援军。

  沱河是一条半人工半天然的河流,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凿的一条联接黄、淮、长江三大水系的运渠,发源于河南省归徳府西南,流经夏邑、永城进入安徽省,再经宿州、固镇至五河县西南入淮河,全长约有六百余里。不过这时因年久失修,通航条件恶化,航道萎缩,仅有永城以下的河道可以通航。永城至归徳段的河面浅窄,可以徒步渡河,这也是永城附近最适合袭击清军的地方了。

  十八军在沱河南岸的一个树林埋伏,而第七军在永城附近渡过沱河,在北岸边的树林埋伏。而十七军预备待机。

  下午的时候,韩大任率领清军赶到了沱河边,立刻开始渡河。等清军渡到一半的时候,十八军的骑兵师率先出击,冲出了树林,首先向沱河南岸的清军发动了攻击。

  其实韩大任这时也知道中华军占领了永城县,因此在一路上也一直小心戒备中华军的袭击,不过永城一带地势平坦,伏击的地点并不多,但就是这样,韩大任也不放心,也派下了不少探子,以便遇到了中华军之后,好提前预备。但韩大任部全部都是川军,几乎全是步兵,全军只有三十多匹战马,除了一些主要的将领之外,能分给探子的马,还不足二十匹,有不少探孑只能靠步行打探消息。

  其实中华军藏身的树林离清军的渡河地点还有十余里的距离,清军还是有一定的时间来准备迎战,但由中华军进攻的全是骑兵,十余里的距离,也不过就是四五分钟的事,而且等清军的探子发现中华军的骑军,回来报信的时候,中华军的骑兵离清军的距离只有三四里的路程。几乎就在韩大任得到报告的同时,中华军的骑军身影,就己经出现在他的视野中。

  在吴三桂的五万川军中有一万名火铳兵,而耿仲明分给韩大任五千,在渡河的时候,韩大任首先派遣了二千五百名火铳兵渡过沱河北岸驻守,在南岸只留驻了二千五百火铳兵驻守。韩大任也立刻下令,命火铳兵列好阵式,迎战中华军的骑兵。

  无论是在另一时空还是在本时空里,吴三桂都能够算得上名将的资格,而且也深知在这个乱世中,军队的重要性,因此入主四川之后,对川军的训练也十分严格,虽然他并不懂太多的近代火器战术,但三段连射这种简单套路还是训练得十分熟练,因此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川军迅速列好了三排队列,举起火枪,向中华军的骑马开枪射击。

  在以前的战斗中,中华军的防线经常受到清军的骑军冲击,而这一次的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