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13章:定策_狩猎好莱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点整,午宴正式开始。众人暂停对话,听领导一番发言,然后开吃,同时换了话题继续聊。

  自然绕不开最近的《致青春》。

  2000万的制作成本,预计超过2亿的票房,单个项目盈利不会低于5000万。说真的,不提那些大型国企,国内只说民营企业的话,有几个一年能赚到5000万以上?

  实在是太暴利了。

  华裔、光线、海润等各家前几年主要精力都放在电视剧上,现在,电影产业的前景已经颇为明朗,当然不能再迟钝。

  只不过,该怎么做,一时间也摸不清方向。

  锦书最近几年似乎做出了一连串成功事例,按照香港那边的说法,跟风就是。

  问题在于,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普通人的感觉里,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应该是衰颓到了极致,一年没几部片子,也就张国师、冯裤子几人能引起一些关注。

  其实不是。

  中国的电影产量其实一直都不低,每年都有几百部之多。虽说大部分都是各大国有制片厂为了完成指标的注水作品,但希望冒头一下冲击院线拿拿票房的,也绝对不少。

  然而,成功的为何就那么几个?

  原因非常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不过,有一点却是非常肯定,电影没那么好做。

  那该怎么做?

  “其实盗版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海润的刘总道:“《致青春》这次能卖两亿多,和那几百人押运拷贝密不可分。我之前和山霖聊过,他们打算加大力度,将本来确保两周内无盗版尽可能延长到一个月,至少做到不让盗版全国性散开,为此还加派了人手各地巡视,避免那些押运员出纰漏。”

  荣信达的女创始人李总感慨又好奇:“几百人的队伍,应该很花钱吧?”

  刘总摇头:“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多,按照这次大概300人计算,一个月时间,工资加上差旅住宿,每个人大概2000块,300人就是60万,和2亿多的票房比起来,60万可不算什么。”

  李总发现一个问题,追问道:“平时呢,这些人总不能用过就辞掉吧?”

  刘总笑道:“锦书一直养着的,雇佣的都是退伍军人,平时还能当当保安。山霖也说了,如果我们需要,可以随时调用,不过费用肯定是要收的。”

  大家一起点头。

  光线的王总又是感慨:“其实,我就想,国家要能花大力气彻底压下盗版,就像美国那样,听说正版录像带的收入比电影票房还高,还有电视播放,国内如果能规范一下,那影视产业就彻底起来了。”

  星美的覃总摇头:“老王,你这是奢望。国内VCD产业,几百亿的规模,怎么撑起来的。禁绝了盗版,老百姓又有多少能买得起正版的?”

  王大也笑着接话道:“而且,老王,你再想想,国内最大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