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四章、中秋论道_一个蓉漂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得柱一干人拦了下来。

  开场讲经的是一位百岁老人,也是九玄门目前健在中辈分最高的,就是赵人杰也得叫一声“师叔祖”。而让萧云意外的,这位老人修道的地方就在蜀州的青秀山,所以也被称为青秀祖师。

  青秀祖师讲的是《庄子.逍遥游》的开篇一章,众人全都听得聚精会神,而萧云也感觉自己似乎有所感触。

  接下来还有三人讲经,都是九玄门的修道高人,萧云虽然还是听的很认真,但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他转头观看林小英,她到似乎是听的很入迷。

  最后赵人杰走到了讲坛上。

  “每年我们最后的讲经都是掌门,今年我也是初接此位。经过报告师叔祖和三师叔等,由于去年我已经讲经,今年也没有什么新的感悟,我就将此收尾拜托给了萧云。”

  门内的都知道萧云虽然不是门内弟子,但是似乎众位宿老都很看重他,众人自然是有着一份期待。

  而此时在场的其他非九玄门门人的都是九玄门最可靠的盟友,听赵人杰这掌门都推崇,自然是满怀期待。

  不同于其他人,萧云走上讲坛没有带书,只是将刚刚从地上捡起的一节银杏树枝拿在了手上。

  他走到讲坛的中央,将树枝随意的放到了一方木几上,盘腿坐在了蒲团上。

  “今日我所讲,《道德经》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大家可能各有感悟。对于我来说,道有万千,但道又归一。道之万千,乃变化。时间、空间、环境、心情诸般因素让道不可一言而概之。”

  萧云语速缓慢,因为是讲经,在座基本是修士,他自然而然的没有用纯白话。此时刚刚开篇,萧云就吸引住了众人,就是一百多岁的老始祖也短暂的睁开了闭着的眼睛。

  “而对于具体一物,一件事我们也是可以道明的,也就是我们讲的归一。好坏有度,高下有别,长短有尺,上下有方。对于好的事物我们普遍都会用正面的词语去定义他,对于不好的事物,即使他有美好的一面也难以掩盖他本身的恶。”

  萧云慢慢的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一幅一幅画面在他脑海里出现。然后他将这些画面中的场景自然而然的展现在了众人耳中,进入大脑,化成他人的确切感受。

  全场鸦雀无声,就是习习的秋风也似乎变得温柔、静谧起来。

  讲到结尾,萧云站了起来,下面的人断断续续的反应过来,有些人甚至进入了入定状态。

  因为都是同门,大家都没有去打断。而萧云实际上还没有讲完,此时他拿起桌上的银杏树枝,走到了讲坛前面。

  “回到最初一句,道可道。春天新发的银杏叶我们看她嫩绿;夏天我们看她深绿;而此时我们看她已经是金黄。这是同一片叶子,同一片银杏叶,不同时间我们看到她不同的形态,这就是最原始的道。当她掉落地里,化为泥土,失去了他原有的形状,生命,我们可以称她无!”

  一些人此时已经迷迷糊糊,而一些人此时却似乎已经豁然开朗。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