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五章 太皇太后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传将出去,你们知道我的手段!”为了易天的安全,陆吾不得不如此。

  秦福和梁文点点头,立即跪下举起手来发誓:“奴才秦福,小的梁文,此生此世不出卖主子,若违此誓,五马分尸!”

  易天闻言一惊,旋即站起身来,扶着陆吾的手,走了两步,摇摇头道,“太严重了,不至于如此。”

  秦福起身把榻旁边的木匣推过来,神情坚决,“据老祖宗的侍女说,这是老祖宗的遗旨。”

  听他这么说,易天沉吟起来,良久才抬起头来,“既然是皇祖母遗命,那就宣读吧。”陆吾既然公布了易天的真实身份,易天也就直接认祖归宗了。

  “哀家薄德,得敬皇帝幸,独立于后宫,盛宠十八年而不衰!隆恩罔极,高厚莫酬,哀家幸哉!至敬皇帝薨,毅皇帝立,尊为皇太后……今,陛下如天之仁,哀家此生之夙愿唯皇孙载珏尔!望陛下切勿薄情苛待之,惟祈陛下念及迎立之绩善待之!哀家便不以为念,可安心随敬皇帝、毅皇帝禀告列祖列宗陛下之仁慈……”

  “皇上,命礼部追谥吧!记得,葬仪要从简,这是皇祖母的遗愿。”一口叫着皇上,自己称皇祖母,真是奇怪的很。不过也没想那么多,梁文当即传旨礼部拟定谥号,并命工部立即开始启用泰陵的地宫,同时昭告天下太皇太后凤驾西御的消息。

  第二日,朝廷向外宣布历经三朝的孝宗皇帝弘治朝皇后、武宗皇帝正德朝太后、嘉靖朝昭圣慈寿皇伯母在仁寿宫中孤独去世,礼部着谥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简称孝康皇后,与孝宗皇帝合葬泰陵,祔庙。

  不久皇上降旨,以国库空虚为由,下旨葬仪从简。

  十日后,市井传言张太后之弟建昌侯张延龄被斩于西市,张氏一族被满门抄斩。也有人说张氏的子孙有逃出来的,为了日后相认,大家按逃跑的方向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所以也有“东南西北本姓张”的说法。

  “天下人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人攘攘,皆为利而往。”

  这时候,朝中局势发生了变化,当夏言在嘉靖七月离开内阁的时候,本来原定让翟銮接过了首辅的位子,并以严嵩为次。翟銮与严嵩为同年进士,为人谦和,早在嘉靖七年就曾入阁,后因其母病故,回家守丧,朝廷久不召用才耽搁了仕途。在此期间,翟銮廉洁自持,以至于生活困顿。后来由夏言举荐为行边使,节制各边文武将官,于是文武大吏争相贿赂,翟銮所得赃物千车,他将这些财物暗地里运到京师,贿赂权贵,于是再次入阁,但也声誉扫地了。所以严嵩虽为次辅,权力远高其上,翟銮尽力忍让,仍不能为严嵩所容。

  由于梁文在严嵩提出重修玉熙宫、仁寿宫时被擢升首辅,于是内阁形成严嵩独相的局面。严嵩幼时家境贫寒,出身低微,靠着乡人的帮助,才得以完成学业,在十九岁那年考中了举人。按照贯例,乡试发榜的第二天,要设鹿鸣宴,宴请考官及中第举人,举人们纷纷到考官们席前祝寿,唯严嵩容颜憔悴,破旧的衣衫满是补丁,瑟缩在后面不敢上前。

  一恍几十年了,当年那个落魄自卑的穷困小子已经成为了大明朝廷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一员,——大明朝的首辅。

  严嵩初为官时,也许是出身于贫贱,知悉民间疾苦,他为官清正,“颇有清誉”,他的家境依旧贫寒,严嵩自己作诗道“一官系智逢多病,数口携家食旧贫”,可是,清誉并没有为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让他数次受到那些言官的弹劾,他是进士第五名,却一直徘徊在官僚的最低层,于是久居京师的严嵩变了,与在南京的他变的柔顺、奸侫、贪墨,可是他的声誉却依然很好,而且再也没有受到那些言官的指责,这不是很奇怪么?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