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章 宣传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把手教侍从室的大笔杆子写就。何处平铺、何处高潮、何处催泪都安排的停当。

  结果在京师的第一次演讲,就把京官和顺天府官员听成了泪人。一场场催人泪下的演讲,一幕幕感人肺腑的事迹,这些官员对皇帝的忠诚、对民族的热爱、对人民的深情和对事业的眷恋,给整个京师官场来了个灵魂洗礼。

  随后宣讲团根据每一场报告反馈的数据,对每一篇稿子再次精雕细琢,而演讲师也在宣传处的培训下,不断提升演讲水平——等过了北直隶之后,所有演讲都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境界。

  尤其在黄淮大地,因为有共鸣共情,到了场场爆满,泪流成河的地步。黄淮大地的各级官员纷纷表示,若不把两河治理好,上对不起老天爷和皇帝,下对不起父母和百姓,哪有脸拿俸禄,浪费粮食?

  如果此际有无人机拍摄,就会看到黄淮大地,大工地到处都是。而近乎全部的工地上,都有红旗招展、标语飘飘。

  例如“流血流汗干三年,跟天挣来口粮田”属于鼓动型的;“破坏水利设施是违法行为”属于普法型的;还有“扒开水渠,全家死绝”这属于诅咒型的——后来被巡视的钦差都让拔了去。

  朱翊钧当然不能让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万历四年朝廷出台规定:凡是牺牲在岗位上的官员,根据事迹的不同,追授官职最高加七级,并厚加抚恤。

  其中一个过劳死的知府,等皇帝圣旨到了后,家属直接将墓碑拔了,换上一品资德大夫才能拥有的形制——乡里轰动。

  这一条规定后来又按照朝廷原有的追封制度和实际情况做出了改进。朝廷追加文件解释:为了表彰贡献并鼓励孝行,牺牲官员家属可作出自愿选择,将追授该官员的最高官职授予已经埋进坟地的父祖,然后按照辈分往下降等追授——此所谓追封三代。

  这一骚操作简直让黄淮地区的官员沸腾,也让其他捞不着双优异地区官员嫉妒的眼珠子发红。

  朱翊钧没想到的是,居然有很多官员宁可不要朝廷“荫一子”的政治待遇,愿意拿这个来换追封三代——这特么的图啥,朱翊钧穿越前肯定表示理解不能,但现在已经完全理解而且表示这样正常,很和谐。

  一个孝字,既是统治的基石,也是激励的利器,更是禁锢的枷锁——万历四年的年底,京师又开了一家报社叫做《新民日报》。

  根据后世史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结论,《新民日报》很可能是为了尽快打开局面,这才在创刊号上就直接扔出了一个大炸弹:“丁忧制度,合理还是不合理?”

  这篇文章,直击朱元璋钦定的文官丁忧制度。开篇明义即解释“丁忧”:

  《尔雅·释诂》:“丁,当也。”遭逢、遇到解。《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