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3章 战术提升_赛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表人物,锦织圭、施瓦茨曼、弗格尼尼,他们因为身高限制,发球普遍不强,所以他们更加倾向于率先接发球;但萨基森稍稍不同,191厘米的身高,这就是发球的先天保障。

  客观来说,发球并不是萨基森的强项,他就是典型“空有身高却不会发球”的代表,否则他的全美排名也不会一直在三十名开外徘徊了;但发球也不能算是萨基森的弱项,身高至少保证了发球质量的下限。

  所以,萨基森并不介意率先发球。

  至于高文为什么要让出发球权,萨基森完全没有思考。

  而且雅典此前的比赛,如果猜对硬币的话,高文全部都选择发球,今天却是例外,以高文的比赛风格来看,必然是有所布局的,萨基森也全然没有深想。

  反正,登场击球就是了。

  很快,萨基森就感受到了冲击力,哪怕大脑没有转动,身体也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力和气浪。

  砰!

  砰!

  第一声,是萨基森的发球。

  第二声,是高文的回发球。

  扎实而清脆的击球声,制造出一种撞墙的效果,可以看到,萨基森的第一记发球习惯性地瞄准了外角。

  倒不是因为高文正手相对不稳定,而是萨基森的一套战术套路:

  利用外角发球将对手拉出场地之外,对手勉强触球回过来,大概率是斜线,因为身体重心失去控制,很难控制住拍面,斜线是条件反射的选择。

  哪怕小概率是直线也没有关系,因为萨基森往往会把角度完全撕扯开来,压制住对手的挥拍空间,回球的速度和力量都会遭到压制。

  那么,无论是斜线还是直线,萨基森都会快步进入底线,紧迫压制地展开第二拍进攻,抢到上升点,将回合球的节奏强行提升起来。

  正如前面所说,就是战术套路。

  只要外角角度撕扯得足够开,那么萨基森的后续进攻就可以立刻跟上。

  但是,千分之一的罕见概率还是出现了。

  高文准确猜到了萨基森第一个发球局的战术套路——

  因为萨基森已经不止一次用这样的战术开场了,他根本就不害怕对手猜中自己的套路,只要他能够压制住对手就可以了,一直到他遇见了高文。

  蹬地!挥臂!拉拍!

  高文抓住萨基森发球的一个弱点,有角度,但力量和速度都非常一般,所以,可以明显看到高文的挥拍动作并不完整,只是稍稍做了一半引拍,击球动作非常简洁,几乎没有自己附着旋转,而是利用平击的回球方式,完成撞墙式的弹击。

  回球,又平又快,宛若一道闪电。

  砰的一声就直接朝着斜线大对角冲出去,又急又猛,迅雷不及掩耳。

  速度!

  萨基森在试图提升节奏,同样,高文的回球方式也在提升速度。

  以快打快。

  堪比乒乓。

  然后,萨基森才刚刚完成发球,高文的回球就已经过来了,瞬间横贯全场。

  即使是萨基森站在底线,面对这样的击球,恐怕也会非常困难;更何况此时萨基森还主动进入底线,几乎就等于是撞到枪口,压缩了自己反应和调整的时间,那么难度自然是成倍上涨。

  踏踏。

  萨基森还在上步的过程中,脚步没有来得及调整,网球就已经来到自己的脚底下,匆匆忙忙伸出球拍拦了一下,试图制造一个落地反弹球,但高文的回球速度着实太快,网球撞在拍面上,瞬间就演变成为高射炮飞入观众看台。

  嗖!

  伴随着现场观众的惊呼声,第一分由高文顺利拿下。

  第三更。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