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天子的喜悦_大明工业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特殊的情况,有些时候并非是人力所能解决的。”

  为了能够加深军器司郎中马由桂,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大太监方正化,巧妙的站在天子的角度,来阐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和人交流,是一件非常有思考依据的事情。

  说什么,不说什么,什么时期讲什么样的话,那都是有规矩的。

  并不是说,你张口便来,那就能一定办好此事。

  天子若有深思的说道:“大伴你说的没错啊,当初朕这心里面也多少有些担心,毕竟这蝗灾不比旱灾、地龙翻身这些灾情。”

  “相比较于后者相对可控,这前者可是活物,即便是军器司郎中马由桂,有再大的本事,也难免会有失策的时候。”

  “人非完人孰能无过?可是这军器司郎中马由桂,在兴化府治下的所作所为,的的确确的颠覆了,朕心中曾经的那些想法。”

  “本以为这般严重的蝗灾,军器司郎中马由桂,想要彻底的解决,恐需要破费一些周折,可是他却根据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推出了粮票兑换机制。”

  “这使得原本浮动的民心,也随着他们工业派赈灾工作的深入,而彻彻底底的被安抚了下来。”

  大太监方正化道:“说来老奴这心里面,还真是挺佩服他军器司郎中马由桂的,粮票兑换机制,这个词汇颇为符合他们工业派的特性。”

  “这粮票的推出,让老奴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们大明推出的通行宝钞,这简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也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前提,使得朝廷也可以借助此等手段,来应对日后可能出现的灾害啊。”

  大太监方正化,能够坐到今天这个位置。

  那靠的可不单单只是运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这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

  不要以为在内廷当太监,尤其是高级别的太监,那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存在,其实在大明内廷里面,就有专门培养太监的机构。

  内书堂。

  这就是内廷太监,集中学习的地方,并且相比较于大明文人的竞争压力,这内书堂的压力更盛。

  相比较于朝廷是大明的外朝,那么这宫墙之内的十二监、四司、八局便是大明的内朝。

  所以说大太监方正化,这懂得东西可不比那些状元郎少。

  天子点点头说道:“大伴此提议不错,原先朕还在思考,到底该如何展开此良策。”

  “如此看来可将这粮票制作一事,交由宝钞司来具体负责此事,日后待大明地方真出现灾情,朕也可先行谴派赈灾大臣,前去地方安抚民心。”

  大太监方正化恭维道:“皇爷圣明,如此一来我大明再遇到问题的时候,朝廷也不会再有丝毫慌乱的情况了。”

  听到大太监方正化,这所讲的马屁后,天子这心情明显更高兴了。

  此前在遇到地方传来的灾情时,这国库不是缺银子,就是粮仓缺少可调度的粮食,为此天子这心里面,常常觉得非常的不痛快。

  救灾救急。

  如果说这受灾的地方,每多耽搁一日,那么这地方灾情就会严重一分。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天子除了寄希望于军器司郎中马由桂,寄希望于工业派上下,在朝中愣是没有一个可靠之人。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使得天子这心里面,对军器司郎中马由桂,对工业派上下,多少就有些愧疚的心理。

  这朝中有好处的时候,军器司郎中马由桂,还有他们工业派上下,都表现出一副不争不抢的态势。

  可朝中遇到难处的时候,那些争抢的大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军器司郎中马由桂,还有他们工业派上下,前来帮助朝廷度过危机。

  现在因为军器司郎中马由桂,所提出的粮票兑换机制,使得天子在心中理清楚了一些思绪,那么在日后应对地方灾情的时候,朝廷也不会再这般被动下去了。

  所以说天子这心里面很是高兴。

  而看着天子这般高兴,一旁伺候的大太监方正化,这心里面也很是高兴。

  毕竟军器司郎中马由桂,还有他们工业派上下,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又无形中增加了不少。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