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三十六~四百三十七章 对外贸易窗口_大明工业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其供应能力,根本就无法把战线,拉到我大明海疆之上。”

  “因此能不远万里而来的,多半都是因为巨利诱惑的驱使,所以说在社稷稳定这一块,侍郎不必有任何的担心。”

  因为军器司郎中马由桂的心中,非常清楚这西方蛮夷在海外、南洋的势力部署,所以更加了解这西方蛮夷不会轻易招惹大明。

  尽管说近些年大明因为连绵不断的劫难,使得其坚实的根基正在一点点虚弱,但是跟不远万里的西方远洋舰队对垒,那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见侍郎孙元化、营缮司郎中宋应星等工业派官员的脸上,皆闪烁着了然的神色。

  军器司郎中马由桂接着又道:“现在我工业派,在大明筹建的工业基础,有很多即便是西方蛮夷,也都是没有见到过的。”

  “比如说这棉布,比如说这硫酸造白纸,比如说这橡胶避水衣、比如说这自行车,等等等等。”

  “既然这些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能够在大明引起这样的轰动,那么我相信在南洋,在海外,也必然能引起同样的轰动。”

  “如果说我们工业派,能够在天津三卫的出海口,筹建起来一座标准港口,天津港,那么势必就能增添一座对外窗口。”

  “并且这个对外窗口,不会受限于任何人,任何群体的掣肘,它将独归我工业派管控。”

  “如此一来不管我们工业派,在这过程中生产出多少的工业产品,都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倾销出去。”

  军器司郎中马由桂,这心中实在是太清楚,现阶段西方蛮夷的工业水准。

  远的不提。

  单单是现阶段的工业派,在大明所筹建起来的工业基础,就足够甩西方蛮夷很长一段路程。

  只不过西方蛮夷,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殖民统治,使得其麾下拥有的舰队,再加上从各处掠夺过来的财富,使得其拥有很强的底蕴。

  而现阶段的大明,因为正饱受小冰河时期的侵扰,这使得其现在正不断暴露出来各种问题。

  拥有这样的差异,才使得现在的大明,尚不具备远洋的能力。

  黄宗羲皱眉道:“可是崇文,现阶段我大明对外的主要地域,是以松江府为首的江南地带。”

  “你方才所提到的天津港,一切都处于规划筹备阶段,你能用什么办法,让那些海商、外国船长舍近求远,来我工业派建造的天津港呢?”

  尽管说军器司郎中马由桂,刚才所描述的那番场景,听后的确让人是热血澎湃。

  可是这现实就是现实。

  人家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来你这天津港停靠呢?

  军器司郎中马由桂笑道:“太冲,你提到的这些问题,我之前都已经思考过。”

  “想要解决这些,不难,难的是如何聚拢这些海商、外国船长的眼球,除了依靠我们工业派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外。”

  “我们还必须要让这些海商、外国船长,能够见到一个不一样的港口,因此解决这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天津港的建设。”

  按照军器司郎中马由桂的想法,由工业派所主导的天津港,必须要是一座现代化的港口。

  因为只有建设起来一座现代化的港口,才能源源不断的吸引外在势力,任何地域的发展,都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

  天津港本身就占据着地理优势,这里海岸曲折,港宽水深,泥沙淤积少,海水线深,货轮可自由出入。

  再加上有卫河连接三角淀,毗邻京畿之地,单单是这样的优势,一旦形成规模,必定会让港口繁荣起来。

  这样一来,工业派就可以通过天津港,这个对外联系的世界窗口,源源不断的向南洋、西方输送工业品,轻松赚走他们手里的财富

  当军器司郎中马由桂,细数了天津港的重重好处以后。

  侍郎孙元化、营缮司郎中宋应星、黄宗羲等工业派官员,这眼神中皆闪烁着精芒。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能够吸引到工业派官员,那么就是这大宗赚取的银子。

  因为现在的大明,经历的劫难实在是太多了,想要解救大明社稷的危机,就必须要大量的银子兜底。

  也是基于这样的前提。

  使得侍郎孙元化、营缮司郎中宋应星等工业派官员,对于用工业派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去赚取他人大笔财富,甘之若饴。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