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万火绳枪_大明工业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避免舆论风波不在自己手中,兵部郎中沈维炳决定继续爆猛料。

  确保朝堂上的舆论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这一点上,兵部郎中沈维炳就显得有些差强人意,在朝堂的控制上,比不上那些被马由桂干倒的东林党前辈。

  兵部郎中沈维炳手持玉笏道:“启禀陛下,尽管说此次押送火器,京营游击将军郑钧升,是为救助百姓而受伤的。”

  “但这终究还是耽误了山海关大军所需火器交割,如果说在这一时期,建奴若有大军寇关,恐我大明军队并不能很好的固守边关。”

  “依照着建奴大军那凶残的一面,若我大明军队不能在火器输出上进行压制,恐局势会对我大明非常不利。”

  尽管说兵部郎中沈维炳讲的这番话,有指责京营游击将军郑钧升的嫌疑。

  但读懂其所讲内核的,都清楚兵部郎中沈维炳真正想表达的话是什么意思。

  跟惩戒一位小小的京营游击将军相比,大明边关的稳固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说没有建奴大军的威胁。

  尽管说那京营游击将军郑钧升,是为了救助百姓才坏了押送火器的大事,甚至还因此受了重伤。

  那终究还是摆脱不了撤职查办的命运。

  但是因为有建奴大军的潜在威胁,再加上以兵部郎中沈维炳为首的东林党,在朝议上潜移默化的为其开脱罪名。

  这也就是的京营游击将军郑钧升的事情,反而成为了最小的事情。

  东林党工部侍郎说道:“启禀陛下,现在我大明的京畿之地,正处于快速恢复的状态。”

  “在这样一种前提下,绝对不能让建奴大军寇边的消息传来,否则我京畿之地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将会再次出现新的动荡。”

  在把握朝堂走势的节奏上,东林党官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果说只能称第二的话,那普天之下没有人敢称第一。

  东林党他们一步步挖坑,一步步烘托气氛,目的就是为了能将最终的矛头,成功指向马由桂,指向工业派。

  兵部郎中沈维炳正色道:“启禀陛下,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希望军器司能够担负起重担。”

  “现在朝廷手中根本就没有这么大批量的火器储配,可面对可能出现的建奴大军威胁,朝廷绝对不能坐视不管。”

  “当初陛下在筹建军器司时,其本意就是为了让军器司帮助朝廷解决危机,现在这样的情况,正处于大的危机时刻。”

  一旦这气氛烘托了出来,那兵部郎中沈维炳就彻底撕开伪装的面具。

  先前做的种种铺垫,就是为了现在这一刻。

  所以兵部郎中沈维炳,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次绝佳的机会。

  兵部郎中沈维炳此言一出,使得在朝的工业派官员皆眉头紧皱了起来。

  先前兵部郎中沈维炳他们在说此事的时候,很多工业派官员这心中就觉得不对劲。

  什么时候这东林党官员学会温和了?

  开玩笑。

  面对这样的机会,他们要是不懂得搞事情,那就不是东林党的个性了。

  “为彻底解除山海关可能出现的边患,臣恳请陛下,让军器司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向山海关交付一万只鸟铳。”

  “如果不能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成功交付这一万只鸟铳,万一建奴大军果真来犯,这对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将会是沉重的打击。”

  既然气氛已经被烘托出来,那兵部郎中沈维炳就表现出一副为国为民的神态。

  接着兵部郎中沈维炳的提议,在朝的东林党官员接连附议,毕竟谁都无法确定建奴大军是否会来寇边。

  若是建奴大军没有寇边,那什么都好说。

  可一旦建奴大军来寇边,那对于大明来说,又将会是一场沉重的打击。

  不管先前这交割给山海关的火器,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成功押送到山海关。

  但是现在所有的矛头全部指向了军器司。

  毕竟这军器司的本职工作,就是为朝廷打造火器,帮助朝廷解决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兵部郎中沈维炳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这样肆无忌惮的挑事情。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