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82章 异姓加封魏郡王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联宗结亲过的,因此也以宗室对待赐封王爵。

  除了李孝常外,其它几位封王,在封王的时候,李渊还来了一个赐国姓李,所以最后得封王爵的八王,全都成了国姓爷,因此可以说并不算是异姓王。

  就跟李世民的贞观朝,也封了好多异姓王,他封的都是突厥铁勒等胡酋,如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摸末、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苾何力等人,其中除了郁射设摸末改名秦国忠,认了秦琼为义父外,其余人全都是得了赐国姓,然后都尚了长公主。

  所以武德、贞观两朝除了真正的李唐宗室封王,其它异姓封王,要么就是归化的胡酋蕃将,要么就是赐姓封王。

  而皇帝给秦琅加封魏郡王,却并没有赐国姓李,列入属籍这么一个操作,这意味着这是真正的异姓王。

  按这个时代的观点,赐国王其实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这意味着成为皇家一员,成为皇族宗室了。

  跟后世人观念里改宗换姓不好并不同,这时的人是很接受国姓的,尤其是胡人蕃将们。

  就比如秦琅如果是赐国姓封魏郡王,那以后他家就是皇族一支,享受皇族同样待遇,受宗正寺管理,秦琅自己是郡王,他嫡长子将来封郡王,他的其它儿子们,不管有没有功劳,有一个算一个,起步就是县公爵位。

  秦琅若入属籍封魏郡王,实际上就等于跟李道宗、李神通、李孝恭这些宗室名王一个级别和待遇了。

  比皇子待遇肯定是差一级别。

  不赐国姓,那正常魏郡王也只有他嫡长继承,甚至还得特旨承袭,否则可能要降等,至于其它儿子,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爵位的,只可以承荫入仕,除非是功高推恩另赐爵位。

  秦琅其实还是宁愿姓秦的,没事改姓李也没啥意思。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秦琅要成为大唐第一个真正的异姓王了。

  如果把给皇后父亲追赠的王爵,和给一些大功勋追赠的王爵除外,确实是第一个了。

  毕竟秦琼的齐王,是死后追赠,也不能给儿子继承。长孙无忌父亲的齐王之爵,也一样是因为女儿长孙皇后的原故追赠的。

  “太师,这是你应得的!”

  “陛下,异姓不得封王!”秦琅再次推辞!

  规则不是那么好轻易打破的,皇帝这是有意的要把秦琅放到火上烤了。

  难道皇帝对他辞去的官职还嫌不够?

  可秦琅也并不贪恋这首辅之职,只是打算徐徐辞去啊,新皇这也等不及?

  “太师勿要再说了,今天朕只是携二妃来省亲的,只聊家事感情,不说其它。”

  秦琅又看了眼诏令。

  晋封魏国公,赐实食封通前共五千户,赐永业田通前共一万亩。

  看着伸手抱过丽质所生嫡长子跟他逗乐的年轻皇帝,秦琅思绪不由的想到了张柬之等五位异姓王。

  这五位发起神龙政变逼武则天下台的才算是大唐真正的异姓王,事变成功,李显复位后俱被封为郡王,可历史上这五王的下场可都很悲惨啊,被李显忌惮,借封王明升而降,免除治理政事,实际上罢相,然后借武三思之手,把这五王一个个全折腾死了。

  难道说皇帝给自己封王的本意,就是要把自己赶出政事堂?

  毕竟贞观时立下的制度,不仅有异姓不得封王,还有封王不得为相、任大将军的限制的。

  如皇子们任的诸卫大将军等,其实只是虚衔,并不算数,朝廷并不会让宗室们真正掌握兵权。

  秦琅若是晋封郡王,那就不能再在政事堂为相。

  如果是这样,那承乾抛出一个郡王爵,倒算不得什么了。只是,承乾真的这么急迫吗?

  现如今秦琅的官衔是太师、平章军国事,遥领镇南大都督,世封武安都督、吕宋都督,上柱国、魏郡王,本阶是最高的开府仪同三司。

  另有弘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的馆职。

  其它的兼职使职也都一并辞去了。

  实际上只剩下了唯一一个职事,平章军国事,也就是政事堂的宰相。

  看来,皇帝是连这唯一的职事也不想让秦琅再留着了。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