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直挂云帆_我在年代文里边学习边吃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几分钟后,突然听到黄书记问:“这些数据都是怎么获取的?”

  云苓回答:“种植方面基本都是实地考察测量分析的,药学方面是借用实验计算得出。”

  实际上,单单种植方面就已涉及多门学科——林学、植物学、土壤学以及相关的生物学,开发研究属于中医药学和医学,而生产销售方面囊括经济学和管理学。

  褚菘蓝虽然耳濡目染过许多种植知识,但擅长的还是实践,所以写报告的时候会重新学习很多系统框架的知识体系,云苓给她从系统兑换了许多相关书籍。

  但同样的难点是——没有老师,只能硬啃。

  或许从专业教授角度来看这份报告仍不算完美,不过足以应用具体操作。

  目前公社重心是发展农业,故而黄书记自然对农业方面格外了解,而对其余学科知之甚少,所以能明白这份计划是什么,但对数据是否准确无从查证。

  “你们是如何规划山林的?”他脑海中自然浮现出一副地图,都是他下去考察农田时走过的路。

  都无须云苓提示,褚菘蓝这次可以流畅地将划分原因说出来:“由于永胜村后山的树林分布较均匀,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土壤环境和水分饱和程度,以这二者为横纵坐标绘制点状图,按照标准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再在每个区域内进行细分。”

  “细分时,会添加其他次要因素,比如尽量保护野生动植物聚集地,减少修整土地面积,还有种植的人力、交通成本等。”

  黄书记听她条条清晰有理,便知这些措施并非空谈。

  “既然你们都有备而来,我也不能让你们扫兴而归。”黄书记和颜悦色,显然十分满意,“走吧,咱们去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在此过程中庞支书一言未发,看不出来他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云苓深呼一口气,终于要到最后一步了,只要这道坎迈过去,就是她们可施展拳脚的好机会。

  会议室已经坐满了人,黄书记坐在主位上,才正式开启这周的例会。

  开篇又是老生常谈的思想号召,云苓听得晕乎乎的,忽然听到黄书记叫了她一声:“既然材料都依次传阅完毕,那就请这两位小同志给我们好好介绍一下吧!”

  一激灵,她瞬间清醒,拉着双眼发直的褚菘蓝站起来。

  两人攥紧拳头,指甲怼进掌心的痛感一下子令人镇定,按照昨晚预先模拟的那般,雍容不迫地侃侃而谈,尽显林下风范。

  “我想请问一点,你说你的初衷是以特色产业带动农业,普及机械化生产,可这显示前两年无法采集作为药材的根和茎,那你的预计收益从何而来呢?如何带动农业呢?”

  云苓看了眼他的位置,是黄书记旁边,而他对面是位女同志,推测应该是妇联主任,那他应该就是财务科的商主任了。

  果然不出庞支书所料,他真的很在意产业利益。

  “实话跟您讲,要想让农民致富,并没有一步登天的办法。”

  “以往年举例,给每个生产队都配备机械农具,提高耕地、插秧、收割、打谷的生产效率,或是购买化肥和良种,可这些措施仍要因地制宜,针对每个生产队提出不同的管理办法,才能达成年年发展,年年增收,这是一个漫长无期的过程。”

  “相比于此,因地制宜的考察我们已经做好了。刺五加和水稻小麦一样,都是可种植的植物,农民同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只是前者用于创造财富,后者用于满足温饱。”

  “至于预计收益,我主要阐述的是药材提取和销售,但文中也提及刺五加全身都是宝,叶子、种子都有利用价值,只是相对于后期的根茎来说,收益不高,但不代表前期就是赔本买卖。”

  “想要提高农业产量,无非就是我方才说的那几点,不能一蹴而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缺钱、缺技术。”

  现在哪里不缺钱呢?

  有人连饭都吃不饱,更何谈创收致富?

  所以云苓认为,永胜村是最合适用来实践特色化改革的研究点——有能力、有需求、有环境。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