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3章 四面楚歌 上_1908远东狂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又因为自告奋勇接任山西巡抚的事情,本春煊进一步取得了西太后的信任,从此之后,平步青云,再也没有从政坛上跌下来。由于他这一次找对了靠山,底气更足,与同僚、下属的关系也就更为紧张,被他弹劾下去的官员多如牛毛,因此,本春煊在官场上得了个“官屠”的评号,与“钱屠”张之洞、“人屠”袁世凯并称“大清三屠。”

  这个“官屠”可不仅仅只是一个谓号,本春煊谁都敢弹劾,就连西太后面前第一红人庆亲王奕助的亲信也敢弹劾,也正因此,举春煊与奕助成了政敌,也与奕助的第一臂助袁世凯成了政敌,两方一斗就是多年。由于本春煊与军机大臣翟鸿被结成了政治联盟,结果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直到西太后和光绪皇帝死去,这场斗争仍未分出胜负。

  最终结束本春煊与奕助、袁世凯的政争的是“戊申革命”在那段不长的时期里,京城的官场就是一幕滑稽戏,先是本春煊和翟鸿镶联合小恭王、摄政王扳倒了庆王奕助。赶走了袁世凯,眼看着他们这帮人就要掌控局面,但是还没等本春煊等人弹冠相庆,袁世凯突然就在京津地区发动了兵谏。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在北洋军的刺刀下,本春煊明智的选择了逃亡,扔了直隶总督的官袍。躲到天津租界不肯出来了,先后在法国小德国租界住了段日子后,他最终选择在日本租界隐居,整天将一件新做的官袍穿戴整齐,以示与袁世凯势不两立。

  要说本春煊怀念大清,这话不准确,他怀念的其实是当年的那种一次弹劾几个、上百名官员的风光日子,大清不大清,这反到不重要,之所以穿着这身官袍,那就是告诉来访的客人,这袁世凯的江山来得不正!是篡来的。袁世凯就是那史书中说的“篡臣”!

  说起本春煊与袁世凯的矛盾。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奕圃,而是因为“戊戍变法。”两人之间的斗争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换顶子”的说法从变法失败后就开始盛行,当事人无法辩白,朝廷似乎也不打算深究此事,但是袁世凯从变法失败之后平步青云却是事实,不由木春煊不信,一个袁世凯,一个奉春煊,两人都是投机于变法的人,但是境遇却是截然不冉。奉春煊要是能服气才是怪事呢。

  真要是追究起来,本春煊当初被贬到甘肃那个穷乡僻壤,跟这袁世凯是有直接关系的,从那之后,两人之间的芥蒂就存在了,奕励只不过是往火上加了几把柴而已。

  按说在君宪派眼里,举春煊和袁世凯都是新派人物,两人都极力主张“君主立宪”袁世凯在直隶、天津办新政,奉春煊也在东南呼吁立宪。与那位状元实业家张寥并称“立宪领袖。”但是因为政见的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