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章 磁铁与熔炉_1908远东狂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喊了几句。然后蹲下去。将那只放在脚边的藤箱打开。从里头拿大把的纸片。站了起来。双臂挥起。用力向外一撒。满天的传单迎风飞舞。飘飘扬扬。引的听众一阵争抢。

  赵北伸出。在空中抓了一张传单。匆匆扫了一眼。叹道:“这个青年倒是有备而来。空无凭。先印传单。只怕这一路之上他已散发了许多这种传单了。”

  田劲夫接过传单。了看。笑道:“书生之见而已。若是仅凭一腔热血就可以救国救民的话。还要我们命军人做什么?我倒是好奇。不知他那箱子里装了几件衣服。听他口音是广东人。现在虽然白天暖和。可晚上冻的厉害。要是箱子里只装传单没装棉衣。那可真够他受的了。”

  赵北也笑了笑。向那正在向民众散发传单的青年指了指。说道:“义仁。把那青年学生请过来。我有话问他。”

  田劲夫不敢怠慢。急忙冲了上去。不由分说。将那青年连人带箱子拉了过来。将箱子打开亮了亮。苦笑道:“果然。也是个雏儿。就带了两套单衣。”

  这两天从南边东过来的革命青年很多。多数都没准备足够的棉衣。共和军不不充当了一回善堂的色。从被服厂调来军衣。为这些千里投军的革命青年御寒。

  赵北在蕲州的反日通电一发。激动的可不仅仅只是湖北百姓。全国各的的热血青年无不精神振奋。头脑一热卷起铺盖就朝武汉赶的人可不是少数。这些人纷纷投军。对于共和军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非常有效。现在的共和军可说是中国文化人最多的军队了。这些青年中有些人太过年轻。不能从军。为了不耽误他们的#业。也是为了培养人才。赵北已经开始谋划一所联合学了。校名都想好了。就叫“和大学”。至于大学的师资力量。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爱国可不仅仅只是青年们的专利。这段日子以来。军政府收留的大学教授老师已可以编成一个加强连了。

  赵北伸出手。说道:“这位革命同志。不知该如何称呼?”

  那青年愣了愣。与总司令握了握手。着赵北脸上的那两块狗皮药。说道:“在下姓。单名一个“飞”字。字霄汉。广东香山人氏。”

  “广东香山?那岂是同盟会先生的老乡?”赵北笑着问道。

  青年很是惊讶。仔细打量这个“大头兵”几眼。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和孙先生是老乡。”

  “为何不去追随同盟会。却跑到武汉?听你口音。似乎在北方也呆过不短的日子。你这传单不错。文笔好。有激情”赵北将传单提起来晃了晃。

  “兄台谬赞了。”孟飞谦逊一番

  “

  瞒。早年我在京师大学堂两年后来乡亲募资,去日本留学。还没读满一个学期。革命就爆发了。我随同盟会归国。打算参加革命。不想大病一场等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