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指挥使林姜 当朝力荐,愿承担一切战败……_[红楼]林家良妾躺平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提供的《[红楼]林家良妾躺平了》128.指挥使林姜当朝力荐,愿承担一切战败……(第1/2页

  “议和”之论的支持者不少,由承恩公提出,紧接着北静郡王、东平公、西宁公及“八公”中大部分人家都上书赞同,盖因南安侯被俘,若不议和,恐怕其性命难保。

  “四王八公”虽祖上都有赫赫战功,但后代养尊处优日久,早没了祖上打江山的血性和胆色,只想保全自家几世荣华富贵。今日是南安侯,来日难道不会是他们?

  “议和派”的理由当然不只这一项。

  南安侯战败有罪,承恩公等甚至不在朝堂上和皇帝面前提他的性命安危,只说自神康七年以来,国朝屡历天灾,国库空虚是一,吴哥船炮精良,南安军战力的确不如吴哥是二,南安侯世代镇守南海,南安军已是朝中最精锐的水师,即便大齐重整旗鼓,短时间内也寻不出优秀水军将领是三,且若再败一场,损失更大是四。

  不如暂且议和,减少损失,再图将来。

  皇帝并未表态,只令群臣再议。

  有时皇帝的不表态却正是一种态度,尤其当今皇帝,经常用此法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皇帝不想议和。

  父皇在位三十余年,退位后还力主了西征高昌一战,将西域大半土地重新收归“中国”。

  这是他亲政以来大齐经历的第一次大战,若以惨败议和结束,后世史书将会如何评说于他!

  可承恩公所说也的确有理。

  若再战仍败,只怕大齐丢的就不止泉州以南了……

  在皇帝为此不能安眠的第三日,终夏密回:“臣有一人,可荐与陛下。”

  敕造荣国府。

  隔壁的“敕造宁国府”早已被摘去御赐牌匾,收归国库。

  空寂两年,院中的草已快长得有人高了。

  马车从空荡无人的原“宁国府”大门前行过,王熙凤放下软帘,摸了摸女儿的脸,笑说:“就要到家啦。”

  大姐儿——一位“刘姥姥”给取名叫“巧姐儿”——年已十二了,因还在父孝里,就算随母亲出城小住散心,身上也穿得素净,却难掩和她母亲一样艳丽的容貌。

  巧姐儿担心:“半个月没在家,出了大事都没回来,老太太会不会说娘。”

  王熙凤仍是笑:“你娘我还怕什么。”

  前年挨的那五十杖,留下的疤到现在都没消。她连身体发肤,自己的模样儿都不在乎了,还怕那些?

  谁叫茂哥儿是琏二唯一的子嗣血脉,陛下又开恩赏她诰命,贾家把她惹急了她一走,上哪再找个倒霉鬼给琏二养孩子?

  琏二死得好啊!

  她没嫌弃他没了爵位挣不来功名,他倒敢嫌弃她拈酸吃醋不许他纳妾?停妻再娶把她一笔抹消,他死了活该!

  这样怨恨亡夫的话,王熙凤没当着孩子们说过,可她心里真是痛快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