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章 第 97 章_[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试卷按照二十一分段放到刘瑞面前。

  拿到60分以上的连十分之一都没有,甚至拿到90分以上的都仅有三人,堪称是千中之一的奇迹。

  “文党?”刘瑞瞧着这名有点眼生,于是查了查系统百科。结果不差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好家伙,这居然还是西汉的名人之一,被《汉书》列为循吏之一的公学始祖——文仲翁。

  而所谓的循吏在后世有个更为亲切的名字叫“青天大老爷”。

  文党能以郡守之身位列循吏第一,成为自李冰后最出名的蜀郡郡守自然是功勋卓著,以一己之力拔高了蜀郡的文化水平,并且开办了史上的第一所公办学校。

  这也是他公学始祖的来源。

  亦是后世“文翁儒化”的由来。

  【居然还是文天祥的祖先?】刘瑞翻着文党的族谱,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后更是对他好感倍增。

  要说这文党也真是个狠人,一舒县人被调到蜀郡做小官,居然还能沉住气地干了实事,并且对水利农学和茶艺制盐都小有研究。

  不过想想也是。

  在蜀郡呆了那么久,他要是对民生没啥了解也不能干出那么多成绩,答对小众博士们所出的八题。

  “此人可为第一。”既然是第一场科举,那么头名肯定要选能被后世立为标杆的人。

  而文党显然满足刘瑞对头名的一切要求——正直可靠却不思想固化,出身官吏世家却不以身份自傲,而是想着教育万民,行仁德于天下。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小吏的位子上呆了这么久却没有气馁,而是在自己的职权内尽可能让黔首们过得更好,并且在历史上也留下一个举贤不妒的美名。为中央输送人才的同时也将蜀郡的教化之风吹到了大理等地,使得后世的蜀郡郡守都以文翁为榜样。

  这样的完人,即便是圣人在世也挑不出毛病。

  至于第二名和第三名。

  “居然是汲卿的儿子。”同样拿到九十分的还有少府监汲卫的长子汲黯,一个在历史上以直谏廉洁著称的好官,甚至被汉武帝赞为“社稷之臣”。

  虽然后世有人诟病汲黯主张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而骂他软弱或是窝里横,不过看看汲黯的生平就知道一个敢孤身去灾区上任郡守,跟张汤和公孙弘对喷,骂汉武帝不该把投降的匈奴人捧成贵族的人怎么可能贪生怕死。

  而看汲黯的卷子也能知道此人不是夸夸其谈之人,而是和其父一样会深入民间的脚踏实地者。

  “孤还以为黄老学者都是不问世事的亲贵之人。”刘瑞忍不住叹息道:“汲卿有个好儿子,他们父子倒是打破了孤对黄老学者的印象。”

  说罢,便将汲黯的卷子递给张奉:“此为第二。”

  至于能和文党,汲黯一般拿到九十分的第三人乃是一个名叫卜式的富商,据说家里是养羊的。虽不是有市籍者,但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