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章 第 40 章_[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启按照窦太后的意思讲辕固生扔进彘圈,但也不能真的让其死于兽口,否则天下传着传着就成了“汉效秦皇,焚书坑儒”,就连史书也会留下“辕固生与黄生辩论后不觉己输,从而对黄老学和太后出言不逊,导致被太后下令扔进彘圈”的记录。

  搁在统治者的角度,这一惩罚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称得上活该。可是搁在百姓还有读书人的角度来看,人家就是恃才傲物地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就要被你扔进彘圈?这不是迫害是什么?

  况且这时的读书人抛开嘴碎的毛病不谈,对于百姓肯定是比高高在上的皇帝更为亲切,甚至称得上朝廷与百姓的中介人,负责担任“吏”的职责,向下传递朝廷律令。

  彼时汉朝还未脱离战国时的授道风气,尤其是在秦朝灭亡,百家复出后,许多人都想恢复思想争鸣的黄金时代,所以从关东到关中,从游侠学者到百姓工匠,都对正统的仁义道德看得很重。甚至因为秦朝留下的ptsd和鲁儒的舆论操作而对迫害学者的皇帝没啥好感,就差问句“汝见吾刃,可想学暴秦?”

  甚至说句夸张的话,相较于工业革命后的觉醒者,西汉的古人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折腾下早就明白“今天不替弱者发声,明天就要挨人铁拳”的道理,所以不管有错没错,都得找君主要个态度。

  更憋屈的是,元朝以前的中国史官可是非常有骨气的,无论是战国时的崔柕还是东晋时的恒温都不能阻止史官的刀笔,甚至连汉武帝,唐太宗都无可奈何。因为在元朝以前,皇帝大臣一旦进入太史府就会留下“干涉史官,篡改历史”的记录。

  至于元代……那是建国时连史官是什么都没搞懂,而且就算学着汉族搞了史官,那也是把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野史趣闻都一并写进史书里,导致后世研究元代资料时还要判断真实性是否可取。

  至于明代……那是因为胡惟庸案和方孝孺的十族案过于震撼,导致史官的笔头弱了不少,但也不会美化堡宗或木匠皇帝。甚至说得不好听点,乾隆要是搁在明朝,史官不用六十斤白纸来批判这个败家子都算他们没骨气。

  刘瑞知道以刘启那只能垫脚的子女地位,想要劝窦太后高抬贵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场外求助馆陶长公主和袁盎,两人一个窦太后的心肝宝贝,一个窦太后的贴心闺蜜好说歹说了两三天,才让窦太后为着先帝的名声放其一马,但是要辕固生立刻滚出关中地区……都不留对方养好伤再走。

  刘瑞在窦婴辞去太子詹事后去上林苑的彘圈瞧了下辕固生,结果看见满身污泥,披头散发的辕固生虽然一副进气多,出气少的模样,可是身上真没什么致命伤,而且与倒下的野彘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想到互联网笑话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