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百零七章 同宋夏没有演义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同帝国若想灭掉夏国,最少也得投入十余万大军正面作战,而为了保障前线大军所需军粮的转运民夫还将数倍于此。

  以同军的战力,有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莫说拿下秦凤三路,直接打过长江,再次灭掉内部还没有理顺的新宋政权都不会太费事。

  何苦冒着后路被秦凤路宋军袭扰的风险,灭掉实际是本国助力的夏国?

  所以,不光夏国君臣不相信大同现在会灭亡夏国,秦凤路宋军诸将帅也不相信这个玩笑般的消息。

  早在教主道君皇帝迁都南阳府之前,就曾迫于大同步步侵逼的巨大危机,派使者联络夏人,并援助了夏国大批物资,以期后者出兵牵制大同为大宋分担压力。

  但夏人得了好处后,不仅没有帮大宋,还趁大同灭宋之际,出兵攻下了西安州、怀德军等地。

  因而,夏国使者由怀德军进入泾原路,就被宋军士卒扣住,不允许其继续前进。

  得知夏人的来意,新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动了心。

  由于大同莫名其妙的操作,本来是川陕独抗同、夏两国的必死局面,即将变成宋、夏两国联手抗同,当然是好事。

  可惜,张浚虽然位高权重,名义上统管川陕两地,实际却号令不动一帮桀骜的西军。

  大宋朝廷亡而重生,威望尽失,若不是看在蜀地钱粮的份上,西军大爷们连朝廷都懒得搭理,更别说时年才三十一岁的幸进之臣张浚了。

  张相公也知道自己威望不足,到秦凤路后,先访问风俗,罢斥奸赃,再以小赵官家授予的“便宜行事”之权大肆封赏,以期笼络住各地军。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秦凤路接连挫败了夏军和同军的进攻,一大批战将经受住了战火考验,在陕西军民心中的威望日增,足以镇守一方。

  张浚代朝廷晋升这些人的官职,如其说是乱用职权,还不如说是对乱世军头个人威望辐射效应的追加认定。

  所以,这番“官职大甩卖”的效果自然有一些,可也只“有一些”而已。

  得知张相公对夏人的计划动了心,之前才升官的诸将纷纷表示反对。

  知熙州事刘锜乃是泸川节度使刘仲武之子,比张浚还要小一岁,赵构登基后,才特授陇右都护知岷州事。

  其人的资历最嫩,说话还委婉一点。

  刘知州认为下宋夏两军严重缺乏互信,联夏抗同没有操作性。

  宋军可以在夏军拖住同军的情况下,攻击永兴军路。

  但本方的所有军事行动完全独立,不应该受到夏军的任何影响。

  而新任泾原路经略使曲端的话则直接得多——夏国想联宋抗同可以,先退还西安州和怀德军等地,并赔偿大宋的损失。

  还要将作恶屠杀宋民的夏军将领交给大宋处置,再谈其他。

  因接连打败夏、同两军而威震陕地的西军新秀知秦州事李彦仙一如既往的狂傲。

  其人话中有话,言“夏人狡诈无信又称藩于同,焉知此举不是大同的反间计”,就差公开指责张浚利令智昏、诸将只看表象不动脑子了。

  联夏抗同之事就这样被西军诸将搅黄,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却不愿就此放弃。

  其人随后以反攻永兴军路为名,调整了秦凤路兵力部署,只待同夏两国真打起来后再说服众将出兵。

  结果,还真让张浚等来了机会。

  九月初三,大同正乾皇帝发布《讨夏檄文》,正式向夏国宣战。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