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零五章 陕西问题的根结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实力的李经略当成了耳旁风。

  但李复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还是调了李彦仙部兵马入凤翔府,驻守于大散镇。

  同军攻入秦凤路,李经略放弃抵抗主动投降,同军兵不血刃便取下了凤翔府。

  秦明为扩大战果,督降军继续行军。

  大军都已经过了凤翔府最西面的宝鸡县,眼见就要进入秦州境内了,一支不足千人的宋军却在挡在了吴岳山南麓。

  此处正是有“川陕咽喉”之名的大散关古道,也是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典故中的“陈仓”所在地。

  同函谷关、潼关一样,经过千年的持续开发,大散关古道早不复当年之险要。

  但地形依然复杂崎岖,凭借数百敢战之兵,还真能阻挡住大军的前进。

  秦明仗着兵多,没有将这支宋军放在眼里,命新编降军上前驱赶。

  双方缠斗多时,降军本就人多,还有同军压阵,越战越勇。

  宋军不敌,且战且走,降军上前追赶,队形渐渐散乱。

  待秦明发现不对劲时,李彦仙预置的伏兵已经由山谷中杀出……

  此战中,同军将士首次尝到了被败军冲击本阵的憋屈。

  秦明死战不退,最终顽强地挡住了李彦仙的攻击,却付出了五千余人的伤亡,其本人也在乱战中受了重伤。

  尽管李彦仙见好就收,果断退到了秦州境内,但同军在秦凤路南线的攻击态势也受到了遏制。

  收到南北两线传回的消息,牛皋果断放弃军部参军增兵凤翔府的建议,转而将精力放在整顿军费风,整编降卒,消化永兴军路上。

  大散关之败,尽管大部分死伤来自于新编降军,却也是同军这些年来少有的败绩。

  牛皋不敢擅自处置秦明,乃急报朝廷,请皇帝亲自拍板处置败军之将。

  徐泽自然知道牛伯远既想借机整军风正军纪,又想曲线救秦明。

  实话说,同军组建后就一直在打胜仗,绝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不吃几次小败仗,以后搞不好就会吃打败仗。

  上次汉水之战,张雄虽败犹荣,其余诸部没能触及灵魂真正反省。

  牛皋借大散关之败整顿军风做得很不错,但军纪森严,借皇帝的赦免权准许秦明戴罪立功就没必要了。

  再说,本身就不是太严重的处置,秦明自己也没脸求提这个要求。

  牛皋此举也只是习惯性的装傻卖乖而已,徐泽没有纠结对秦明的处理问题,直接询问吴用攻陕战略。

  吴用在进宫的路上,就已经消化完了相关情报。

  面对徐泽的询问,其人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皇帝。

  “臣敢问陛下,准备何时处置浑水摸鱼的夏国?”

  徐泽见吴用果然跳出陕西,看到了更远,大笑道:

  “哈哈哈,学究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皇帝和吴尚书的话中肯定有相关逻辑,但二人打哑迷,却让反应慢半拍的王四有点摸不着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