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章 敲他狗头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尚是皇太子的今上代往同军营中,并谈妥了退兵条件。

  这次,大概,应该也行吧?

  宰相的人选相对容易确定。

  原首相白时中数日前才被罢免,倒是躲过了这一劫。

  现首相李邦彦曾与正乾皇帝有旧,便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临到亲王选择,就要难些了。

  之前劝皇帝坚守临安的燕王赵俣和越王赵偲皆是皇叔,辈份摆在这里,这种事自是不用考虑。

  唯一的皇子已经落到了同军手中,能选的只能是在京亲王级别的皇弟。

  徐泽发布《讨宋檄文》之后,教主道君皇帝便让除皇太子赵桓和郓王赵楷外所有成年儿子分守四方,以应对同军突然攻入临安大宋随之覆灭的最危急局面。

  其后,同军出人意料地先侵入了京东西路,给了大宋朝廷喘息之机。

  教主道君皇帝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禅让皇位给赵桓,随即南逃,并带走了与今上有隙的郓王赵楷和部分未成年的儿子。

  赵桓被迫扛起大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后,便认为同是太上皇的儿子,自己留在临安提心吊胆,诸位弟弟却在外逍遥自在,非常不公平

  乃以新君登基众亲王应当朝贺以确定君臣之礼为由,诏所有在外的皇弟回京。

  这道诏令显然与之前教主道君皇帝的应急措施背道而驰,但此一时彼一时,形势发生了变化,就不能以老眼光看问题。

  新君即位后,派往各地的亲王不仅不能稳住朝堂人心,还有可能成为新君权位的有力觊觎者。

  万一有臣子贪劝进之功,趁着趁临安被围内外隔绝之机拥立亲王,那大宋即便打退了同军,也会陷入分裂和战争。

  甚至,若是同军一面围死临安,一面散布大宋朝廷已灭的谣言,所有在外的亲王怕不是会抢着登基。

  届时,根本不需要同军打,大宋自己就会乱起来。

  因而,赵桓这道满是阴暗私心的诏令确实能起到稳定朝野的作用,也就没有受到臣子们的劝谏。

  这段时间,离南阳府相对较近的五皇弟肃王赵枢、六皇弟景王赵杞、八皇弟益王赵棫和九皇弟康王赵构四人相继赶回临安,其余亲王也在路上。

  形势危急,赵桓也不跟众皇弟客气,口谕传下,肃王赵枢、景王赵杞、益王赵棫、康王赵构便立即赶进了宫内。

  但听了天子的要求后,四位亲王顿时冷了场。

  肃、景、益、康四位亲王之中,老五肃王赵枢的年龄最大。

  而且,六年前的大名府之战后,其人曾接替郓王赵楷为质徐泽营中。

  按理说,肃王应该是最合适的出使人选。

  但赵枢胆小木讷,应变能力很差,在赵桓一众兄弟中,也是属于有怂又木的存在。

  徐泽当年都懒得教导其人,现在还派他前往同营敷衍正乾皇帝,搞不好就会引来对方的连夜攻城的报复。

  赵桓的目光越过五弟,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