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四章 一切早已注定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也只是超脱于外的裁决者。

  但经过熙丰变法、元祐更化、绍圣绍述的连番折腾,大宋皇帝已经事实上与执政派联成了一党,不再具有超越的地位。

  要想做事,就不能再有幻想,必须乾坤独断,一意孤行!

  当然,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亲自下场,必须有白手套。

  神宗有王安石,哲宗有章惇,而他赵佶有谁?

  其人开始频繁流露欲修熙、丰政事,再振大宋的志向。

  起居舍人邓洵武身为天子近臣,明白了赵佶的志向,趁机进献《爱莫助之图》以献,极力向道君推崇蔡京。

  蔡京摇摆于两党之间,名声早臭了,还因为党附向太后,被亲政后的赵佶贬斥过。

  但道君为了自己的大志,还是决意启用其人。

  先拜尚书左丞,随即又取代曾布为右仆射。

  制下之日,赐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之,两遭变更,国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

  蔡京宦海沉浮数十载,阅人无数,早练就了一双识人慧眼,自然能够分辨皇帝这话是出自真心,还是耍嘴皮子,也知道皇帝究竟需要什么。

  其人当即顿首谢恩,表示愿为天子尽死。

  未过多久,道君便进蔡京为左仆射,开始了这对君臣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与斗争。

  蔡京主持的很多改革受到了有识之士的抵制,甚至是人身攻击。

  但其遭遇与数十年前得神宗皇帝支持的王安石相比,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都是打压寄生在王朝肌体上的吸血虫,从他们手中夺取财源用于富国强兵,以挽救大宋不断衰败的命运。

  因而受到旧党或者说利益既得群体的抵制、污蔑、弹劾再正常不过。

  只不过,拗相公王安石行得正坐的直,政敌很难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而蔡京此人简直就是标准的奸臣模板,随便找找都能找出一大堆。

  其人上位之后,弹劾就没中断过,承受了利益既得群体绝大部分的火力。

  道君则躲在幕后,通过数次罢相,既拿捏有些飘起来的蔡京,又能保证新法在磕磕跘跘中不断推进。

  赵佶登基以来,大宋王朝国土未增而赋税不断增加,这些钱财除了供其人挥霍享受外,也做了很多管长远的实事。

  比如改革科举制度,继续实施王安石改革时就已经设立的三舍法,并大力推广县学、州学、太学三级官办学校等。

  其目的都是为了抵消大族的教育资源优势,让知识下沉,进一步大宋王朝的扩大统治根基。

  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建设居养院、安济园、漏泽园等“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救济制度,更是开创性的善政。

  君臣二人联手,不仅有富国和惠民之政,还有强兵之举。

  崇宁四年,赵佶下诏改开封府界为京畿路,并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

  以拱州(崇宁至宣和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