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脚踏实地干大事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反而还会劳民伤财,扰乱地方。

  相对而言,时文彬在这个时代的基层官僚中,无论是做事能力,还是敬业精神,都可以列入中上层。

  徐泽任其人为知州,还真不完全是为了酬谢其人献城之功,主要还是办事能力方面的思考,相对而言,功劳更大的即墨知县孟侃就没这待遇。

  时代就是如此,再不好用的行政队伍,也是目前勉强能拿得出手的行政队伍,不好用也得用。

  让这些在大宋官场逍遥自在惯了的官老爷们,马上就适应同舟社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给他们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而官员轮训则是缩短时间,加快这一过程的有效手段。

  边用边训边改,积小变为大变,再随着自己培养的人才逐渐充斥各个战线,慢慢扭转官场风气。

  至于彻底改变官场作风,建设高效运转,大公无私的官僚队伍?

  做啥美梦呢?!

  徐社首可是明确说了,真正的天下大同,要等千年以后的!

  徐泽结束临沂之行,回到诸城官衙时,天色已经昏暗,朱提赶紧提着灯笼迎上。

  “社首!”

  “这两日有什么情况?”

  “辽东六个营的轮戍官兵已经到了诸城,另外,宗长史和朱曹首上交了社首要的材料,都已经放在案几上了。”

  “好!”

  徐泽大步走入官厅,直奔桌案而去。

  朱提知道社首的习惯,赶紧去吩咐后厨给误了饭点的社首和亲卫准备饭食。

  杨喜外放后,秘书室室首由朱提接任。

  他也是当年在梁山便入了书院的少年,比杨喜晚一届,毕业后,还到蓬莱县衙历练过一段时间。

  从梁山书院、之罘书院走出来的少年,只要天资不算太差,都在同舟社治下谋得一个不错的出路。

  像秘书处这类级别虽低,却能经常接近社首的要害岗位,更是优先从他们中选人。

  这就是一种导向——同舟社培养、使用自己体系人才的导向。

  之罘书院已经扩大了数次,但仍不能满足同舟社迅猛发展的需要。

  同舟社拿下密州后,工程营就着手建设书院,以用于转移部分之罘书院的师生,诸城书院计划规模可容纳三千师生,并分出了中学和大学两部。

  随着同舟社取代赵宋重定天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有越来越多立志科举的人才转而投入书院。

  朱提的名字还有些来历,当年,其母临产时,嘴中寡淡,特别想吃炖猪蹄。

  朱家原本有四十余亩薄田,不算赤贫,但其祖年前病亡花了不少钱,也没有积蓄了。

  此时正值青黄不接的早春,其父为了给浑家养身体,只能去寻村中的保正借高利贷,又进城买了一个小猪蹄回家熬汤。

  结果当年遇到旱灾,家中出产大减,高利贷没能按时还完。

  之后利滚利,逐年累计,越来越多,田产全部卖光了,只能流落到梁山水泊。

  朱父便给儿子取名朱蹄,以提醒后世子孙不要忘记这件事的教训。

  直到朱蹄上了书院后,才改成了现在名字。

  徐泽坐到案几旁,翻看二人送来的两份材料。

  一份为《大同说》,乃宗泽撰;

  一份为《京东东路密、潍、青、沂四州共建会发展报告》,是朱武所写。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