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澎湖之下有奇珍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浪涛不绝的大海上做不好。

  不过,很快就会有的,萧让虽然被他留在了之罘湾,但金大坚却被带了过来,金(黄铜)印、石印、木印,想要那种都行,要不了两天就可交货。

  船队在澎湖待了三日,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考察各岛上的自然资源,遗憾的是,没有发现徐泽想要的铜、铁、硫、硝等矿产。

  不过,张顺却在测量港湾内水深数据时,发现了两株高近五尺的红珊瑚,这倒是意外之喜。

  红珊瑚色泽喜庆艳丽,造型卖相极佳,且因为生长极为缓慢,如此高度,只在古书上见过,如今绝对是举世罕见,足以应付赵佶了。

  徐泽只取了其中一株,另一株让它继续生长,多一株效果当然更好,但两株都送给赵佶,搞不好哪天就被他败光了,还难得装船。

  二是对岛上居民进行编户齐民,既然是“置寨”,当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所谓编户齐民,即凡官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是保证赋税、徭役和征兵等官府行政运转的必要前提。

  其实,现在的澎湖列岛上的岛民连饭都吃不饱,又远离大陆,赋税、血税都指望不上他们,本不用编户齐民,徐泽之所以要坚持编户,主要还是为了锻炼队伍。

  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地盘,不管大小,人多人少,具体生存状态如何,有多大的战争动员潜力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小地盘嫌人少没油水不愿编户,等有了大地盘又没经验和能力,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乡绅和胥吏们玩花活。

  这事交由蒋敬责任,因为绝大部分岛民不识文字,真要把此事办妥帖,莫说三日,再加三日都未必够。

  蒋敬先集合岛上各部头人,教他们用粗细长短不一的树枝表示男女老幼,而后以家庭为单位摆放,统计后,再安排人逐户核对。

  岛上封闭的环境和落后的社会组织度,原本连税收都没有,大部分岛民自不会想到现在的编户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仅用两日就得到了准确数据——列岛共有岛民一千六百七十二人。

  三是指导岛民生产和管理。岛上土壤本就贫瘠,耕种技术又落后,产出当然低得惊人,只看岛民们普遍营养不良的样子,就知道他们生活有多惨。

  这样的“负资产”不是徐泽想要的,苍蝇再小也是肉,只要能在台湾站稳脚跟,澎湖列岛以后就是重要的中转站,如何让负资产扭亏为盈,是当前必须紧迫考虑的问题。

  好在徐泽为了移民,专门带上了同舟社的“种植专家”——梁忠,在梁山受了徐泽的启发,搞实验田种植并取得一些成效后,梁忠就上了瘾,迁到之罘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