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胎的学问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段时间转移了多少百姓了?”颓废的生活过了十天,朱由检不得不清醒回来,局势容不得他可以长久的消沉下去。

  “已经朝夹河口转移了十批次,总共两万多人已经成功转移到白河那边。但是现在上游各县的百姓都陆续的在移动,船只严重不够。郧阳府那边来信说,总共也转移了不到十万人。”

  要在汉江上走长途水路,一般的船只根本不敢走,只能靠水师的船和征调的少量商船。这可不是当初左良玉那种放竹筏子的搞法,他那完全是不把人当人对待。水师的船运量也有限,而且也不能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劳动中。

  水师在经过均县之后,还得防范后金军的『骚』扰,这条路并不是十分安全。

  “速度有点慢啊,都已经快一个多月了,才转移了这么点人。告诉江北沿线,先把人转移过江,在江南找地方安置下来,再慢慢想办法。”

  “那样的话,衣物和粮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是冬季,百姓需要大批的棉被和粮食过冬。目前各县转移最多的是居住在村镇上的百姓,山里的人都不愿意走。”

  只要有人口大规模聚集的地方,都有一定的控制力,有朝廷政令在前,大军在后,这些人都只能乖乖的跟着走。

  山里的村镇并不多,山区特有的地形也限制了村镇的规模,主要人口还是散落在各个山洼洼里。

  但是散居在山里的百姓不会轻易买官府的帐,你总不可能为了一两户半山腰上的人家出动士兵吧。如果那样的话,估计五年也转移不完。

  后世的三峡百万大移民,那是一亩田,一棵树,一片瓦都要计算并赔偿的,耗费了好几年的时间。

  能参与到这么大的行动中,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黄宗羲在这方面的能力其实并不算强,倒是多亏了闯军的人,他们才是这方面的能手。

  “李来亨,你们以前是怎么干的?”朱由检必须要借鉴一下李自成他们的做法了。

  “我们只控制粮食。不管多少人,只要控制住粮食,人群都会跟着粮食走。听很多谣传说我们杀人,其实我们不杀人,我们只需要把粮食经行管控就行了。”

  “战事物资管控制度?”朱由检不自觉的冒出后世的名词。

  “皇上您说什么?”大伙表示听不懂朱由检在说什么。

  “百姓不愿意走,就是因为还有存粮。百姓是为粮食而活,粮食不走,他们就不会走。可是我们又不可能抢百姓的粮食,但是后金却可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已经先输一招。”

  之前大家在谋划的时候,就已经能想象的出后金一定会这么干。但是如果大明不参与进来,而把这场行动拱手让给后金,就等于助长了敌军的实力。

  可以说,双方在人口抢夺战中走到这一步,大明方面完全是被后金『逼』迫着

  请收藏:https://m.637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